當前位置:首頁 » 家常菜譜 » 武義家常菜牛肉哪裡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武義家常菜牛肉哪裡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2-01 17:46:06

牛肉片是一個常見的家常菜,牛肉片放哪些配菜比較好吃

牛肉片怎樣煮都非常好吃,跟很多配菜都很搭。所有的配菜浸在牛肉里,都能吸收牛肉的鮮味,吃起來非常的美味,妙不絕口。

牛肉片就是一個很棒的食材,萬物皆可搭,如果不想煮太多個菜,還可以將你想吃的蔬菜放下去,一鍋煮熟,也是一個很好的搭配,像是牛肉炒菜心,牛肉炒香芹,牛肉炒苦瓜,一個菜就滿足了肉和青菜的搭配,除此之外,還有番茄炒牛肉,牛肉片炒筍這些經典的搭配,什麼配菜放下去都非常好吃,所以不必糾結。

❷ 牛肉片是一個常見的家常菜,牛肉片放什麼樣的配菜比較好吃

水煮肉片,重慶人最愛吃的家常菜之一,可以跟回鍋肉媲美,具有麻辣鮮香的特點,十分下飯。紙片牛肉的家常做法,牛肉片鮮嫩爽口,每1片都超入味。最簡單健康,口感又好的調味方法:嫩肉粉(選無鈉成分的)、低鈉鹽、味精、無鈉食醋。牛肉絲、牛肉片容易炒老,所以用蒜沫、姜絲、加料酒和冷水浸泡來逼出血水。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平常我們在飯店吃的各種炒牛肉菜式,牛肉口感都是格外鮮嫩爽滑,而且肉汁飽滿的。

要想牛肉炒出來嫩滑,焯水是不行的,要用清水浸泡,這樣即可以去除腥味,又可以讓牛肉比較嫩。在焯水之前可以將牛肉加入鹽、胡椒粉料酒、雞蛋、澱粉加少許油腌制一下去除腥味、鎖住水分。食物衛生安全最重要,如果要買成品牛肉片,不論是真空還是現切,一定要選品牌肉,這樣肉,從加工到銷售都是有質量保證的。

❸ 衡水特色美食

1.武邑扣碗
武邑扣碗,又稱家常席、農家席。據說從宋代開始,武邑農村每逢結婚生子、老人喪葬、朋友聚會,都用扣碗招待客人及賓朋。扣碗以「凈碗」(即肉碗)多少區分「席」的質量和窮富之別。扣碗分肥方、肥片、五花、純瘦、排骨、魚肉、雞肉、海帶等。凈碗製作過程分為煮、熏、改刀、蒸、加湯等,再配以時鮮蔬菜,組成八個或十個碗席,有肥有瘦,有葷有素,肥而不膩,素而可口。扣碗面向大眾,經濟實惠,招待賓朋,至高無上。
明清兩代在當地已負盛名。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皇帝巡正定府冀州,路過此地,偶爾嘗之,失聲叫絕,賜名「武邑十大碗」,並欽定為宮廷膳食之一。自此,名聲更噪,品嘗者絡繹不絕。歲月更替,時代變遷。武邑扣碗在保持原來色、香、味俱全的基礎上,在原有「八大碗」、「十大碗」的基礎上,又推出了二十多種特色扣碗,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吸引外地美食專家前來品嘗。不論在武邑縣城,還是在衡水市區,以武邑扣碗命名的飯店有很多家,人們不僅可以隨時品嘗到武邑扣碗,還可以充分領略到武邑的民俗文化風情。
2.冀州燜餅
據史料記載,明朝時期,燜餅始於冀州。舊時,冀州有一個傳統,叫做「幼而讀書,長而經商」。一些聰明的冀州餐飲人跟隨著經商的熱潮,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設立了冀州館,使「冀州燜餅」落戶並逐漸成名。後來,冀州傅官村人劉立平秉承冀州燜餅的傳統工藝,把這一傳統食品提升到一個新檔次。他做的燜餅色澤黃亮、勁道松軟、不粘不連、滋味醇厚、香氣撲鼻,並且還有素燜餅、肉燜餅、黃菜(即雞蛋)燜餅、鴛鴦燜餅(一盤兩樣)等多個品種。解放後,劉立平的傳人楊站長在碼頭李供銷社飯店做廚師,1966年還為視察地震災區的周總理做過燜餅。楊站長的徒弟馬丙樹長期主灶冀州湖賓樓飯庄,用冀州燜餅先後招待過來自俄羅斯、美國、日本、以色列等21個國家的客商,被河北省勞動廳授予「業務技術能手」稱號。

3.饒陽金絲雜面
金絲雜面,是河北省饒陽縣著名的傳統小吃,距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因其薄如蠶葉、細如金絲而得名,更因配料科學、味道鮮美、清香適口、獨具風味、營養豐富而深受城鄉消費者的青睞。
相傳在清朝中期,饒陽縣東關村有一位叫仇發生的農民,以賣雜面為生。他為了使自己的雜面具有獨特的風味,歷經10年苦心鑽研,經過800多次試驗,終於製成了清香適口、風味獨具的金絲雜面。道光年間,有個宮廷太監每次回家省親,必到饒陽東關仇家雜麵店買一些金絲雜面,作為禮品帶回皇宮。自此,金絲雜面便成為「宮面」的一種。
饒陽金絲雜面配料講究,主要有綠豆粉、白面、芝麻粉、鮮蛋清、白糖和香油等6種原料,製作時把各種原料按比例和成面,然後手工擀軋成紙一般的薄片,再用快刀切成細條,盤成把,晾乾後再包裝入盒。因整個過程全部是純手工製作,當年產量極低,每人日生產量約為0.5公斤。因其條細如絲,色呈金黃,故而得名「金絲雜面」。
4.龍鳳貢面
龍鳳貢面,也稱龍須鳳尾貢面,是故城縣特產,主要產地在故城鎮。該地緊靠京杭大運河,客商如雲,人們來到這里,都要品嘗龍鳳貢面,並隨身帶回與家人享用或饋贈親友。因此,龍鳳貢面幾百年來經久不衰。
龍鳳貢面,細如絲,空如竹,白如雪,韌如藤。入口細膩柔軟,清香可口,有筋骨,不發粘,易消化。且一煮即熟,常煮不爛,冷後加熱仍復保持原樣、原味。因條細心空,吸水力強,食時,湯面各半,但將面挑起,湯面一體,不見碗中有湯;放回碗中,湯水又復析出,是為該面最為獨特之處。
故城「龍鳳貢面」,分為龍須面和鳳尾面兩種,龍須面因條圓空心、細如龍須而得名;鳳尾面因條扁平直、薄如綿紙而稱之。據甘陵縣志記載,甘陵手工掛面在明宣德年間即已作為貢品進入皇宮御膳房。清乾隆皇帝南巡駐蹕甘陵驛站時,品嘗過甘陵掛面後,龍顏大悅。縣令聞之,隨之進貢皇宮。乾隆皇帝見後喜愛有加,親筆御封為「上用龍須鳳尾貢面」。由此,龍鳳貢面便名揚天下,被視為珍品。
5.深州酥糖
深州酥糖始於清文宗咸豐元年(1851年),距今已有157年的歷史了,創始人為深州市王家井鎮大徐家村的支貴智。由其子支恆良發揚光大。深州酥糖以花生、芝麻、白糖為主要原料,層次分明,紋理清晰,香甜酥脆,宛若工藝品般精緻纖巧。一封紅紙商標,一張草紙小包裝,保持著傳統的點心風格。2006年,第四代傳人支傑、支哲將自家的酥糖作坊正式注冊為"支恆良酥糖庄",其產品也有了新的包裝。
6.故城熏肉
故城熏肉歷史悠久,它以鮮豬牛肉為原料,加入幾十種葯材和調味品精心加工而成。做出的熏肉色澤棕紅,皮爛肉嫩,表裡一致,肥而不膩,瘦不塞牙,味道醇香,具有開胃驅寒、消食保健作用。
熏鴿選用優質肉鴿,成品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故城熏肉不但在縣內享有盛名,還暢銷衡水、石家莊等周圍城市,成為宴席、禮品之首選。
張印雪根據祖傳肉食加工秘方,同時借鑒其他肉食的加工優點,加進了一些滋補中葯,經過十二道工序,形成了獨特風味,並注冊了「張印雪」肉製品商標。目前張印雪加工的豬肉、牛肉、禽肉都十分暢銷。
7.落鍋燒雞
落鍋燒雞原名「羅鍋燒雞」,創始人是阜城縣王集村的張運起(1921—1992),他年輕時曾以屠宰為業,後拜王集鄉葦子灣村一位做燒雞的師傅(姓名不詳)為師,學成後,他做了燒雞到王集、霞口、崔廟等集市上去賣。他做的燒雞肉爛脫骨,有一種混合而成的獨特的清香,又准斤准兩,很受人們喜愛,在集市上賣得最多最快。
由於張運起先天殘疾是個羅鍋,人們便把他做的燒雞稱為「羅鍋燒雞」,這個名字不脛而走。改革開放後,「羅鍋燒雞」恢復製作,規模和影響日益擴大。1992年,第二代傳人張子傑(張運起之子)和妻子李俊珍為燒雞產品注冊時,為尊重老人,便將自家製作的燒雞注冊為「落鍋燒雞」。很長時間以來,「落鍋燒雞」主要在阜城縣的王集、霞口、崔廟等農村集市及鄰近的泊頭、南皮、阜城、東光等幾個縣城銷售,因之在那一帶的影響也較大。1993年,第二代傳人李俊珍在天津東北角小五庄的橋頭打出「王集落鍋燒雞」的牌子經營,曾轟動一時。之後的幾年,「落鍋燒雞」應外地老鄉的邀請,相繼在沈陽、石家莊和西安這三個大城市設店銷售,經營時間不長,便以獨特的品質廣泛吸引了當地的消費者,使這一品牌在當地紮下了根。
近幾年,北京奧運村、雲南機場、天津東北角等地陸續有人請「落鍋燒雞」的傳人去那裡合作經營。可見,「落鍋燒雞」這一品牌已聲名遠播。現在許多阜城人都把「落鍋燒雞」作為一種家鄉特產饋贈親友。來衡水的外地客人也在品嘗後買幾只回去,作為禮品送給親友。
8.景縣粉玍大
粉缶(音ga da),這個怪怪的名字對一些人來說也許感到陌生,然而對衡水景縣人來說,這卻是他們很普通的一種傳統食品。它是把綠豆面和成糊狀,在平底鍋上攤成餅,烙一面,待熟後折疊成三角狀或四角狀,然後採用涼拌、炒、燉等方式食用。景縣人吃粉缶的習俗已流傳了五六百年的時間。
永樂初年,一群以李姓居多的山西移民遷到離連鎮不遠的一個地方定居。這里土地貧瘠,李姓居民便以攤缶(當地人將粉皮也歸入其類)、做粉皮等買賣為生。他們攤了粉缶去連鎮、孫鎮等集市上去賣,因做工精細、口感好、份量足,不久便遠近聞名,人送村名缶李。後來,缶李逐漸演變成缶庄。數百年來,做粉缶的技術由缶庄逐漸傳至鄰近的焦庄、趙庄等村。吃粉缶的習俗也逐漸遍及景縣全境及毗鄰的阜城縣幾個鄉鎮。相傳,舊時京津地區售的粉缶也是景縣人製作的。粉缶在歷史上相當一段時期,是以景縣特產的面貌出現的。
1981年景縣地名普查時,缶庄因系生僻字村名,又因該村已發展為蘇、王兩姓居多,遂改名為蘇王莊。如今,蘇王莊的村民早已不靠攤粉缶為生。雖然時代變遷了,「缶庄」人的謀生方式改變了,但他們吃粉缶的習俗一直沒變。每當逢年過節或來客人時,村民們都要做些特好的粉缶,變著花樣做成各種菜餚來招待客人。像蘇王莊一樣,景縣的大多數鄉村也持續地傳承著吃粉缶大的習俗。在景縣鄉間,經常會看到騎著自行車或摩托車賣粉缶大的生意人。城裡的蔬菜門市部也兼賣這種小吃。在景縣的一些酒店,針對當地消費群體的飲食特點,採用現代烹飪方式,把傳統的粉缶做成許多頗具現代氣息的地方特色菜,如糖醋粉缶、醋溜粉缶、缶湯等,很受人們歡迎。一些景縣人在衡水開的酒店也有這種地方特色菜,非常受顧客青睞。
9.棗強鞋底燒餅
棗強鞋底燒餅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棗強縣城一個叫宋善庄的人。民國初年,他在縣城老十字街南頭路東的宋家胡同口支爐烤燒餅。當時,他做的燒餅有三種:一種是死面圓形燒餅,外面扣著芝麻,受熱後鼓起來形似油炸糕;一種是發面圓形燒餅,不帶芝麻;最後一種是鞋底燒餅。當時鞋底燒餅還沒有名氣,賣得不算快。

到宋善庄的徒弟江存波(綽號四麻子)時,鞋底燒餅開始小有名氣。江存波是棗強縣西江庄人,早年跟其遠房叔叔宋善庄學做燒餅,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他在縣城老十字街開了個燒餅作坊,3年後去了冀縣縣城做燒餅生意。改革開放後,他從棗強縣大食堂出來單干,在老十字街重操舊業。棗強鞋底燒餅的另一個流派是宋善庄的侄媳張淑霞。張淑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縣城老十字街附近烤燒餅,由於她有祖傳的熏肉手藝,便琢磨著把熏肉夾在鞋底燒餅里,使之珠聯璧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如果說張淑霞把鞋底燒餅與熏肉融為一體是一大創新的話,那麼她的兒子宋長雪則在九十年代進行了一次經營上的創新,使棗強鞋底燒餅走出沿用多年的街攤式的經營模式而與酒店經營相結合,登上了大雅之堂。
1997年,宋長雪在棗強縣城東環南頭投資興建了餛飩樓飯庄,經營地方風味小吃——鞋底燒餅和各種炒菜,生意火爆,規模不斷擴大。許多來自山東、山西、東北等地的司機在餛飩樓吃完飯後還把棗強鞋底燒餅帶回家鄉,饋贈親友。十幾年來,從餛飩樓走出的弟子們已有好幾十位,他們大多採用餛飩樓的經營方式,在一些縣城和大中城市打出了「棗強鞋底燒餅」的品牌,作為自己所經營酒店的特色主食。棗強鞋底燒餅已融入祖國飲食文化的大家庭並將持久地散發著誘人的芳香。製作鞋底燒餅的設施不是很復雜,但卻有一套獨特的配方和工藝,而且只有純手工製作,才會烤出風味。
它所需的主要原料有精粉、麻醬、香油、小茴香、煮肉湯。另外,煮肉需要七種中葯配製的調料。所用烤爐是特製的,分上下兩層。把面團做成鞋底狀後,先放在上層的鐺上烙,待至七八成熟時便放到密閉的下層烤,使其外皮酥脆。要根據火侯和火性控制烘烤時間,一般是2~3分鍾。烤好後取出,切開一個口,把已煮好且經過熏制後放在老湯中的肉取出剁碎,放進鞋底燒餅里。這樣趁熱吃,口感外酥里嫩,唇齒留香,別有一番滋味。許多在外地工作的棗強人都對鞋底燒餅情有獨鍾。生活在武漢的棗強籍《平原槍聲》作者李曉明先生,當年在縣城讀師范時,就有時花幾個銅板買鞋底燒餅解饞。
10.郭庄旋餅
郭庄旋餅,是河北獨具風味的熟食,該產品始於元朝,興旺於明朝,在長江以北,郭庄旋餅遍布各城鎮。郭庄旋餅,外焦里嫩,味香不膩,百吃不厭,易於保存。據該縣縣志和山東武城縣志記載,闖王李自成帶領義-戰南北,路經故城,食此餅後,連續稱贊,揚手一揮言道:可為義軍將士隨行食用。此後,此餅以闖王食用,改名為旋餅,成為聞名全國的名吃。

❹ 武義買牛肉哪裡便宜

星光菜場的攤位上面,超市搞活動才便宜,否則都比菜場裡面的貴。

❺ 牛肉片是一個常見的家常菜,牛肉片放哪些配菜更好吃呢

在炒牛肉片的時候可以放一些圓蔥,西紅柿,土豆,芹菜,蘿卜等都可以。

一、搭配圓蔥

如果想炒牛肉片可以搭配芹菜,芹菜粗纖維比較多,對身體非常有益處,最好使用西芹。牛肉和芹菜在一起搭配,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這道菜製作出來以後非常養眼,而且營養價值很高。

❻ 武義牛雜煲的製作方法

1、牛雜的湯底料:主要有: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辣椒、孜然粒、花椒面各5克、蘿卜兩斤,精鹽、老抽、白糖、白酒、味精適量。
2、牛雜的做法很簡單,它的主要原料就是牛肉、牛肚、大腸、牛肺、牛心、牛百葉、牛肺鮮牛骨、牛雜(肚、心、舌、頭皮等)、辣椒油、醬油各150克,花椒面25克,八角4克,味精、花椒、肉桂各5克,精鹽125克,白酒50克。

[做法]

1、將牛骨、牛雜洗凈。牛骨打碎與牛雜一起放人鍋內,加入清水(以淹過牛肉為度),用旺火燒沸,並不斷撇去浮沫,見牛雜呈白紅色,潷去湯水,牛骨、牛雜仍放鍋內,倒人老鹵水,放人香料包(將花椒、肉桂、八角用布包紮好)、白酒和精鹽,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燒沸約30分鍾後,改用小火繼續燒1.5小時,煮至牛雜酥而不爛,撈出晾涼。

2、加入味精、辣椒油、醬油、花椒面調成味汁。

3、將晾涼的牛雜分別切成4厘米長、2厘米寬、0.2厘米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湯汁即成。

[特點]

製作精細,色澤美觀,質嫩味鮮,麻辣濃香,非常適口。
關鍵: 牛骨、牛雜必須反復洗凈,去除異味。

❼ 燉牛肉哪裡的肉最好

燉牛肉最適合選用牛腩肉或牛腰窩肉,這兩個部位的牛肉都非常適合燉著吃。牛腩肉就是牛肚皮部位的肉,它相當於豬的五花肉,有肥有瘦有筋有皮,燉出來以後特別棒。牛腰窩肉就是去了排骨的肋條肉,肉質很棒,再加上一層肥肉,燉出來以後也是非常給力!

燉牛肉選牛腩燉出來肉漂亮,想燉出來更好吃就選上腦、胸口邊、脊背筋、板筋湊一鍋,上腦肉嫩是瘦肉里含著軟筋,胸口邊肥含著軟筋怎麼燉也不化,光燉瘦肉會不香,放了胸口邊也不會燉出一鍋油,脊背筋都是軟筋,上面還有薄薄一層瘦肉,燉出來軟嫩老人小孩吃了都好消化,板筋俗話說強筋壯骨吃哪補哪,這一鍋肥而不油,瘦而不柴、筋不硬而又軟糯,這還不夠想要燉出的肉純香,一定要先拔水血水,肉溫水下鍋鍋開敞蓋打沫後放調料,燉8成熟放醬油,最後放鹽再開兩開這才是一鍋好吃的燉牛肉。

(7)武義家常菜牛肉哪裡好吃擴展閱讀:

燉牛肉是一道以牛肋板肉作為主要食材,以醬油;食鹽;蔥段;甜面醬;蒜;姜;花椒;大料;丁香、桂皮、豆蔻、砂仁、肉桂、白芷等作為輔料製作而成的簡單的家常菜。

適宜身體虛弱及病後恢復期的人吃。此菜特點色澤紅亮,軟綿香嫩。但是高膽固醇患者忌食。

牛肉不僅僅是美味健康肉食,同時牛肉還提供蛋白質,礦物質和維他命B群包括煙酸,維生素B1和核黃素。牛肉還是每天所需要的鐵質的最佳來源。而且,在修掉所有看得見的肥肉後,精牛肉平均脂肪含量僅為6%,而嫩牛肉含3.7%,只含非常少的熱量。

❽ 牛肉在我國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食品,牛肉有哪些家常做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喜歡吃牛肉,西方國家都喜歡吃牛排,在我們國家牛肉有很多好吃的做法,而且都很好吃,說著說著自己都忍不住咽口水。牛肉在我國是僅次於豬肉的第二大肉類食品,牛肉有哪些家常做法?牛肉的家常做法有芹菜炒牛肉,土豆燜牛腩,還有很多人都喜歡吃的牛肉粉,牛肉火鍋,牛肉的美食特別多,價格也不低,依然有很多人購買,因為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是難以停止的。自己很喜歡吃牛肉乾,在平時的時候可以解饞。以上只是小編家鄉的一些牛肉做法,你知道的牛肉家常菜有哪些呢?

❾ 牛肉哪個部位燉著最好吃

一頭牛各部位怎麼吃,怎麼烹調,其實跟一個大因素有關,就是運動量。因為這個因素決定了兩個小因素:①筋膜和筋的多少。②脂肪量的多少。來,拿出小哥在營養學課上學的關於牛肉部位的分析,娓娓道來。

首先,常被食用的牛肉分為以下這些部位:脖子、肩胛、牛板腱、五花、菲力、肋骨肉、沙朗(後腰脊肉)、內側腿肉、腱子、外側腿肉、臀肉。讓小哥娓娓道來。

1、脖子(頭肉):脂肪量少,肉質較硬,但肉中含有濃厚的鮮味,所以很適合用來燉煮,上個高壓鍋壓一下估計效果不錯。

2、牛板腱:這個肉比較愛躲在骨頭附近,風味濃厚。屬於脂肪較易進入的部位,顯甜。

來說說霜降肉,霜降其實就是脂肪在肌肉的間隔中,以網狀分布的狀態。你對它進行加熱的時候,其中的脂肪析出,風味和鮮味會變得濃厚,也因此肉質較為柔軟。

霜降肉是有定義標準的,那就是BMS: Beef Marbling Standard,日語是脂肪交雜。從1號到12號,分12個階段,數值越大,肉質越好。根據數值區分等級:No.1:1級;No.2:2級;No.3-4:3級;No.5-7:4級;No.8-12:5級。對,A5和牛,後面那個數字5,就是這個。

❿ 貴州黃牛肉館怎麼樣菜好吃么

貴州黃牛肉管非常好吃,貴州菜的特點就是香辣,黃牛肉鹵製得非常入味,鮮香麻辣。而且每一道菜都是家常菜,很有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