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才能做出與飯店一樣好吃的菜
肉片炒雜蔬
食材:柿子椒(圓椒)1個;洋蔥1個;胡蘿卜半根;瘦肉100克;蔥姜蒜,醬油,鹽,;雞精,生粉,水澱粉
做法
1.胡蘿卜洗凈切條,圓椒洗凈切條,蔥姜蒜切沫備用。
2.洋蔥去外皮,洗凈切條備用:
3.瘦肉洗凈切條,並用料酒,醬油,生粉抓勻腌制一會兒。
4鍋燒熱倒油,入肉絲煸至肉色發白盛出。
5.再起鍋入蔥姜煸香,入胡蘿卜翻炒,至六層熟時下圓椒。
6.再翻炒一會,加醬油,鹽,一點白糖提鮮。
7.最後加入洋蔥翻炒,入雞精,下蒜末炒均勻,淋適量水澱粉勾芡,再滴幾滴香油,使色澤光亮!糟煎小炒肉
做法
1、取帶皮的豬軟五花肉處理干凈,切成鍋板厚的大片
2、入炒鍋用旺火速炒斷生,烹醋
3、投入蔥段、薑片、綠色尖椒段翻炒幾下
4、烹入香糟汁和調味品,移小火蓋上鍋蓋,煎燜5分鍾即可
百合蘆筍
主料:蘆筍200克、鮮百合3個、白果20克
輔料:干紅辣椒3個、蒜1瓣、鹽適量、油適量、雞精適量、白鬍椒粉適量
做法:
1.准備好材料;
2.百合掰開洗干凈;白果沖洗干凈;干辣椒切段;蒜切片;
3.蘆筍去掉老的部分洗凈切段;
4.蘆筍入沸水各焯燙,撈出瀝水;
5.熱油鍋,爆香蒜片和干辣椒後下百合煸炒;
6.再放入蘆筍、白果炒至熟,加鹽、雞精、胡椒粉調味炒勻即可。
Ⅱ 干炒牛河汁怎麼調
廚子到廣東已經二十多年,在多家粵菜酒樓後廚做過,雖然不是專業的粵菜師傅,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所以你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復雜。現在就分享一下干炒牛河的詳細過程,希望能幫到你。
准備食材
陳村河粉、牛裡脊、韭黃、銀芽,香蔥
調料准備:
生抽、老抽、蚝油、鹽、糖、胡椒粉等
准備工作
牛肉切塊,用生粉,蛋清,料酒腌制備用;
調味料調成汁備用
製作過程
制鍋,大火燒熱,下油,快速滑熟牛肉後撈出控油
鍋中底油,下銀芽,韭黃翻炒片刻
下河粉炒散,再下牛肉,調味汁翻炒入味
再下蔥段掂鍋後起鍋即可;
干炒牛河被稱之為粵菜的靈魂,這道美味的一個重要難點就是鍋氣;還有就是油不能太多,要做到盤中不留油,所以對烹飪人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因為油少,稍稍不注意就會粘鍋。
Ⅲ 怎樣做水煮牛肉片簡單家常菜做法
材料:牛肉400克、青筍、蒜苗、牛肉高湯、花椒、干辣椒、姜、蔥花、鹽、郫縣豆瓣醬、鹽、味精、澱粉、油。
做法:
1、牛肉切薄片,加澱粉、鹽腌十分鍾。
2、蒜苗青筍切段,姜切末。
3、油鍋燒熱,入干辣椒、花椒炸香後撈出碾碎備用。
4、鍋內留油,下薑末和一湯匙辣豆瓣炒香,加高湯,放入青筍蒜苗煮至斷生,撈出鋪在碗底備用。
5、將牛肉片抖散入鍋內煮熟,盛出鋪在煮好的青筍蒜苗上,加入少許湯,撒上辣椒和花椒碎,蔥花。
6、鍋內燒油八成熟,澆在辣椒上即可。一直以來,川菜都深受人們的歡迎。
傳統優質的食材,地道的烹飪手法,
蒸煮悶煎炸拌,味道麻辣鮮香,
像大今這種天天嚷著要減肥的人,
一看到川菜,就把體重全拋在腦後了,
通常都是先吃嗨了再說!
【圖片】今天要給大家安利一家超美味的川菜館
它就是品味軒
優雅就餐環境
印象中的中餐廳大多都是傳統中式裝修,
但品味軒卻另闢蹊徑,
以原木色和白色作為空間主色調,
加以金屬和木料的點綴,
簡潔不失大氣。
【圖片】【圖片】寬敞走廊隔開的散座,
延續川式風格的包間,
簡潔干凈的木質隔欄,
為就餐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
【圖片】【圖片】4D透明廚房,
全方位開放神秘的後廚空間,
讓你的每一餐都吃的安心。
【圖片】【圖片】干凈的木質座椅,
陽光從窗外灑落,
在有意義的日子裡,
傳統的川菜,
也能給你滿滿的儀式感。
【圖片】【圖片】用好環境俘獲食客的芳心,
自然不是品味軒的唯一秘笈,
做川菜,味道好,才留得住人。
這三道菜,不容錯過。
水煮牛肉
(看視頻)
水煮牛肉在四川美食中擁有獨一無二的地位:
它集合川菜的麻、辣、鮮、嫩、燙的特點,
清爽不油膩,
讓你在大快朵頤之餘,
毫無健康負擔。牛肉想要好吃離不開腌制,
而腌制增香的秘訣則在於辣椒,
將辣椒和花椒爆香後剁碎灑在表面,
上桌前熱油一澆,
伴隨著「呲啦呲啦」的響聲,
蔥香、椒香、肉香瞬間迸發。煮沸的牛肉,被香料辣油浸透入味,
香辣軟嫩的口感直擊靈魂。
糖醋脆皮
看起來簡單的切片,
卻是最考驗刀工的,
因為要求刀距相等,深淺一致,
這樣才能保證做出來的魚肉好看又美味。
脆皮魚一定要趁熱吃,
金黃色的魚肉,
蘸上一層鮮甜醬汁,
魚肉外酥里嫩,
入口鮮香纏繞整個口腔,
好吃到流淚。
開水白菜
開水白菜,光聽名字感覺很沒有味道,
不符合川菜的特點。
但它的口感超好而且營養價值超高,
還是一道國宴菜哦~
清湯寡水的開水白菜,實際上深藏玄機。
所謂「開水」,其實是用母雞、母鴨等食材,
精心熬制十二個小時以上所得的高湯,
再用雞蓉、豬蓉吸附湯中雜質,
過濾之後,湯色清澈透亮,
不油不膩,香味醇厚。
淡黃色的菜心,看上去圓潤柔和;
清澈的高湯,更是鮮美可口。
除了這三道必點菜,
品味軒還有很多美味等你打卡喲!
細嫩入味,麻辣醇香的天主堂雞肉片;
Ⅳ 牛肉怎麼炒比較嫩一點
牛肉炒的嫩嫩的,牛肉要選筋少的,不能洗水,洗了水就膨脹,順著紋路切,切成薄片。
放碗里加木薯澱粉,或者嫩肉粉雞蛋清加均勻,腌制一會兒。
平底鍋放油姜,放牛肉大火爆炒,不能炒太久會變老的,放魚露醬油鹽蔥花翻炒,裝盤炒的牛肉嫩嫩的,不會打渣。滑溜溜的爽口。
Ⅳ 每個人最開始都是廚房小白,你有哪些烹飪秘訣可以分享嗎
Ⅵ 紅燒牛肉怎麼做才好吃
紅燒牛肉可以說是牛肉的「終極家常美味形態」了,天南地北幾乎哪裡都有各自的做法,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做紅燒牛肉的方法,濃香四溢的
【紅燒牛肉】
主料:牛肉(腩肉就行,但我比較推薦牛肋條肉,肥油比較少,而且帶筋燉煮之後軟糯有口感。)、蘿卜(差不多是2斤牛肉半斤蘿卜的比例吧)
配料:大蔥半根、大蒜3瓣、姜一小塊、八角2個、香葉1片、桂皮1小塊、干辣椒和花椒適量、老抽10毫升、郫縣豆瓣醬兩湯匙、生抽、鹽和糖適量。
紅燒牛肉的做法:
1、牛肉切成大小合的塊,冷水下鍋煮開五分鍾,撈出洗干凈,控去水分。
2、鍋中放油炒糖色,倒入開水,糖色盛出
3、熱鍋放油,下蔥段,八角,生薑,大蒜,炒香後倒入牛肉塊,翻炒片刻,加入足量開水,倒入糖色,生抽,老抽,放香葉五片。
4、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40分鍾,撈出調料
5、大火收汁,加入切好的青紅椒,翻炒均勻裝盤。
好吃的紅燒牛肉就做好了!
提醒大家:紅燒肉類的菜盡量不在飯店吃,大都是冰箱里存放過一天或幾天了。
Ⅶ 學廚師的技巧
1、生炒:就是材料不需要上漿或掛 糊,直接放入油鍋中,用大火迅速翻炒。
2、熟炒:就是將食材用氽燙、蒸或油炸等方式加工至半熟後再炒。多用醬料調味。
3、清炒:就是將食材經過上漿、滑油處理,再用大炎迅速翻炒,最後加入芡汁。
4、爆炒:是將食材氽燙、滑油工油炸後,使用中量的油,在大火熱油中快速加熱完成,可以細分 為蔥爆、油爆、醬爆等。
5、煸炒:也稱干 炒或干 煸,利用大火和少量的油炒干 食材中的水分,產生得脆的口感和生炒有些相似。
6、軟炒「是將液體或用蛋汗、牛奶、澱粉、湯水等將蓉狀
不要以為炒一盤青菜是很簡單的事,其實有許多技巧需要注意,否則炒出的菜不但不美觀,更有可能令青菜變黃。要注意的事項是:
1、要等油滾冒煙後才下菜,這樣可避免破壞蔬菜中的維生素。
2、如果蔬菜含有較多的水分,炒時可以不加水。
3、最好是菜炒熟後上碟前才放鹽,這能防止蔬菜出水。
4、當菜炒至半熟時,可蓋上1-2分鍾,但不可過久,否則會令菜變黃。
家常炒菜小技巧
炒菜,就是炒鍋燒熱,加底油,用蔥、薑末熗鍋,再將加工成絲、片、塊狀的原料,直接用旺火熱鍋熱油翻炒成熟。是家常應用最廣泛的烹調方法。一般人都能做,但要炒得鮮嫩適度、清淡爽口並不容易。
炒肉類菜餚,要求炒得鮮嫩可口。炒菜的火候,投料的順序都有講究。以炒豬肉片為例說明:豬肉洗凈切片,炒鍋上火燒熱,加入底油,油熱後,先將蔥花與肉片一同下鍋煸炒,見肉表面發白接近半熟時,先烹入少許醋拌炒,待醋味迅速蒸發,再加入薑汁攪拌入味。然後加醬油、少許水,水沸後,放入副料,最後勾交,淋少許明油出勺。炒蔬菜類菜餚,則可用熱鍋溫油,先下鮮薑末,炸出香味後,再下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待蔬菜響聲已過,質地變軟時,再加醬油炒勻,再放入少許湯水、食鹽、白糖、味精,炒勻後,勾芡並淋香油即可出勺。
生炒類菜餚,多要求味道突出,因此烹調中用醋頗為關鍵。醋可以去異味,增清香,而且能促使蛋白質變性,使成菜更加鮮嫩。但用醋不能過多,以嘗不到醋酸味為宜。另外加薑汁優於薑末,因為在煸炒過程中,主料水分急劇蒸發,這時加入姜什,會被原料迅速吸收,成菜味道甚佳。
如果炒蔬菜時,熗鍋後即放入蔬菜,稍炒幾下即放調料,成菜後往往出水過多,味道不香。其原因就是原料吸收香味不足。這時,改變烹調中放調料的程序,即可解決這一問題。
菜餚在生炒過程中有的會產生酸味,這是生醬油在作怪。因為醬油在製作過程中,經發酸會產生乳酸等成分,致使菜餚有酸味,其解決的辦法就是高溫加熱。
炒牛肉片:炒牛肉片之前,先用啤酒將麵粉調稀,淋在牛肉片上,拌勻後腌30分鍾,啤酒中的酶能使一些蛋白質分解,可增加牛肉的鮮嫩程度。
炒豬肉片:將切好的肉片放在漏勺里,在開水中晃動幾下,待肉剛變色時就起水,瀝去水分,然後再下炒鍋,只需3~4分鍾就能熟,並且鮮嫩可口。
炒豬肝:炒豬肝前,可用白醋漬一下,再用清水沖洗干凈,炒熟後豬肝口感特好。
最實用的燒菜技巧-炒菜補救
炒糖醋魚、糖醋菜幫等,應先放糖,後放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菜餚中蛋白質凝固而「吃」不進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做肉餅和肉丸子時,一公斤肉餡放2小匙鹽.
做丸子按50克肉10克澱粉的比例調制,成菜軟嫩.
做滑炒肉片或辣子肉丁,按50克肉5克澱粉的比例上漿,成菜鮮嫩味美.
做饅頭時,如果在發面里揉進一小塊豬油,蒸出來的饅頭不僅潔白、松軟,而且味香.蒸饅頭時摻入少許桔皮絲,可使饅頭增加清香
蒸饅頭鹼放多了起黃,如在原蒸鍋水裡加醋2~3湯匙,再蒸10~15分鍾可變白.
將少量明礬和食鹽放入清水中,把切開的生紅薯浸入十幾分鍾,洗凈後蒸煮,可防止或減輕腹脹
牛奶煮糊了,放點鹽,冷卻後味道更好.
放有辣椒的菜太辣時或炒辣椒時加點醋,辣味大減.
烹調時,放醬油若錯倒了食醋,可撒放少許小蘇打,醋味即可消除
菜太酸,將一隻松花蛋搗爛放入.
菜太辣,放一隻雞蛋同炒.
菜太辣,放些醋可減低辣味.
菜太苦,滴入少許白醋.
湯太咸又不宜兌水時,可放幾塊豆腐或土豆或幾片蕃茄到湯中;也可將一把米或麵粉用布包起來放入湯中.
湯太膩,將少量紫菜在火上烤一下,然後撒入湯中.
菜籽油有一股異味,可把油燒熱後投入適量生薑、蒜、蔥、丁香、陳皮同炸片刻,油即可變香.
用菜油炸一次花生米就沒有怪味了,炒出的菜餚香味可口,並可做涼拌菜.
炸完食物後的油留下一些殘渣並變得混濁,可將白蘿卜切成厚圓片,用筷子把蘿卜戳幾個洞,放入剩油中炸,殘渣會附著在蘿卜片上,取出清除殘渣,再反復放入鍋中炸,混濁的油可變清澈.
炒菜時應先把鍋燒熱,再倒入食油,然後再放菜.
當鍋內溫度達到最高時加入料酒,易使酒蒸發而去除食物中的腥味.
熬豬油:在電飯褒內放一點水或植物油,然後放入豬板油或肥肉,接通電源後,能自動將油煉好,不濺油,不糊油渣,油質清純.
泡菜壇中放十幾粒花椒或少許麥芽糖,可防止產生白花
高湯可是大有講究,「高湯,就是凍起來會成膏的湯。」高湯是烹調必不可少的東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湯代替,這菜做出來,就會鮮美許多。比如那烤麩,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湯去煮,這鮮味就會滲透到烤麩裏去;而那魚翅、鮑魚之類,本身並不怎麼鮮,就更要用高湯來把鮮味引出來,叫做「吊鮮」。高湯的製作,民間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數老雞、甲魚兩樣混燉的;差一點的,用雞殼子、肉骨頭混燉。最不濟的,也是民間飯店用得最多的,是用豬下水和豬血混燉,據說味道相當鮮,但我總想那種鮮法乃是「虎狼之鮮」,就像給極虛之人用極補之葯,為法所不取。
燉高湯的時候,要用冷水,蓋過裡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葷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蔥姜等物,以防和菜奪味,把水燒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爛,方才可以。焐高湯,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則湯不清,光是如此,還不夠,等到燉好了,要把湯水泌出,再用布濾過雜質,冷卻後,颳去上層的凍油。然後把湯重新燒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時候,要一邊倒入一邊攪拌湯水,那樣蛋清會裹住湯裏的混濁之物,等到蛋清燒老,撩起棄去。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湯,這種高湯,才能當做水用。這湯清的學問,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個雞煮煮,燒菜的時候,從裡面舀上一勺加加,這種高湯,不清且油,還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麼菜都可以用高湯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湯,取其純清之故;再比如燒海鮮,宜用雞湯不能用肉湯;這裡面的講究,多著呢。燒好的高湯,可以裝入塑料袋冷凍起來,隨用隨取,如果下班沒有時間做湯,只要拿出一包來,加熱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湯。高湯,是烹調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凈素的菜,也用素高湯一說。素高湯,多用胡蘿卜、黃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燉成;我曾經做過只用香菇和蘑菇兩樣的素高湯,果真鮮美異常,而且那香味較之葷湯,更有一種高雅的品味
做菜何時放調料
油炒菜時當油溫過高,會產生一種叫做「丙烯醛」的有害氣體。還會使油產生大量極易致癌的過氧化物。因此,炒菜用八成熱的油較好。
醬油醬油在鍋里高溫久煮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並失去鮮味。因此燒菜應在即將出鍋之前放醬油。
鹽用豆油、菜籽油做菜,為減少蔬菜中維生素的損失,一般應炒過菜後再放鹽;用花生油做菜,由於花生油極易被黃麴黴菌污染,故應先放鹽炸鍋,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黃麴黴菌毒素;用葷油做菜,可先放一半鹽,以去除葷油中有機氯農葯的殘留量,而後再加入另一半鹽;在做肉類菜餚時,為使肉類炒得嫩,在炒至八成熟時放鹽最好。
醋燒菜時如果在蔬菜下鍋後就加一點醋,能減少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促進鈣、磷、鐵等礦物成分的溶解,提高菜餚營養價值和人體的吸收利用率。
酒燒制魚、羊等葷菜時,放一些料酒可以借料酒的蒸發除去腥氣。因此加料酒的最佳時間應當是烹調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的時候。此外,炒肉絲要在肉絲煸炒後加酒;燒魚應在煎好後加酒;炒蝦仁最好在炒熟後加酒;湯類一般在開鍋後改用小火燉、煨時放酒。
味精當受熱到120℃以上時,味精會變成焦化谷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有毒性。因此,味精最好在炒好起鍋時加入。
糖在製作糖醋鯉魚等菜餚時,應先放糖後加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蛋白質凝固而難於將糖味吃透,從而造成外甜里淡,影響其味美。
0|評論
2009-10-01 13:03ygepwh| 五級
這都是最基本的技巧,你可以到網路中搜索就可以找到了。
例如:
煸炒
以油和金屬作為導熱體,將小型的不易碎斷的原料,在旺火中短時間內烹調成菜的方法稱為偏炒。它是炒的一種。偏炒的操作過程是將鍋燒熱搪滑,加少許油,(油約占原料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待燒熱冒煙時投下原料,快速翻拌,逐一加調料炒勻即成。煽炒的操作時間很短,它始終在旺火上翻拌,故原料一般形體不大。
煸炒的熱量傳遞主要依靠鍋底,油主要起潤滑作用,易於變動原料在鍋中的位置而均衡受熱。偏炒時,原料表層一方面溢出一些水分,一方面則吸入部分由調味料和從原料表層溢出的水分形成的鹵汁,所以許多偏炒菜(例如為了突出其清淡爽脆本味的綠葉蔬菜,不經勾熒,原料也比較入味。煽炒菜的特點,是鮮嫩爽脆,本味濃厚,湯汁很少。
煸炒的操作關鍵是:
第一,應選用質感鮮嫩或脆嫩的原料。素料有綠葉蔬菜,如草 頭、豆苗及切成絲、片、粒狀的脆性料如青椒、葛營等;葷料有豬、牛、羊肉及蟹粉等。這些原料經短時間的加熱,除去了澀味和腥味,偏炒到剛好成熟,故仍保持其脆嫩或鮮嫩的質感。
第二,火要旺,鍋要滑,翻拌要快速。火旺勢必要求動作快速,鍋滑則是原料在鍋中不斷翻動的必要條件。尤其是一些蓬蓬鬆鬆的綠葉菜/要在旺火上,在很短的時阿內使其每個部位都與鐵鍋壁接觸到,其翻拌的速度要求可想而知。倘動作稍慢,極有可能燒焦;若爐火不旺,則又可能使成品韌老。翻炒時執鍋的手與拿手勺的手要密切配合,一邊一刻不停地顛翻,一邊以手勺幫助原料不斷翻身。烹制煽炒菜時鐵鍋始終拿在手上,如果發現火力太猛,也可以執鍋稍稍離火;如果油太熱,除了換冷油外。也可以在下料的同時加些水(指煽炒葉菜,。一般煸炒動物原料,火可不必過分旺,油溫也可稍稍低些,以便於原料絲粒分開、香味透出,並促使調料滲入原料或附於原料表面.
第三.下不同性質的原料合炒,要分開煽後再合炒。比如"韭菜炒肉絲","青椒炒肉絲",肉絲和韭菜、青椒絲就應該分開煽,調味時才合在一起;因為韭菜和青椒在旺火上稍加煽炒即成,而肉絲煽炒火不能太旺,否則就會結團,倘兩種原料混在一起煽,則會互相影響,韭菜、青椒可能太熟,失去脆嫩質感而肉絲還沒有分散成熟。煽炒的代表性菜看有"生偏草頭"、"回鍋肉"等。
12款家常炒菜的小訣竅
將雞蛋磕入盆中,加入少許溫水攪拌均勻,再倒入油鍋。炒時往油鍋里滴少許酒,這樣炒出來的雞蛋蓬鬆,鮮嫩可口。
將蝦仁放碗內,按每250g蝦仁加精鹽、食用澱粉各1g,用手輕輕抓搓一會後,用清水洗干凈。炒出的蝦仁透明如水晶,爽嫩而可口。
炒鮮蝦前,用泡浸桂皮的沸水燙一下,這樣炒出來的蝦味道更鮮美。
腰花切好後,加少許自醋,浸水10分鍾,腰花會發大、無血水,炒熟後潔白爽口。
炒前可用點硼砂和白醋漬一下,再用清水洗凈,因硼砂能使豬肝脆爽,白醋能使豬肝不滲血水,炒熟後,豬肝的口感特別好。
將切好的肉片放在漏勺里,在開水中晃動幾下,待肉片變色時撈起,瀝去水分,然後再下鍋炒,只需3—4分鍾就能熟,並且鮮嫩可口。
炒之前,先將啤酒與麵粉調稀,淋在牛肉片上,攪勻後腌30分鍾,啤酒能使蛋白質分解,可增加牛肉的鮮度。
豆芽鮮嫩,炒時速度要快,斷生即可。但嫩豆芽往往有澀味,如果在炒時放一點醋,既能除去澀味,又能保持豆芽爽脆鮮嫩。
將切好的洋蔥粘上麵粉,再入鍋炒,這樣炒出的洋蔥色澤金黃、質地脆嫩、美味可口。炒洋蔥時,加少許白葡萄酒,則不易炒焦。
要急火快炒。炒時加少許精鹽、味精、醋,烹炒幾下,出鍋即成。
將藕切成薄片,入鍋,翻炒幾下,放入適量食鹽、味精便立即出鍋,這樣炒出的藕片就會色白如雪、清脆多汁。如果炒藕片時越炒越黏,可邊炒邊加少許清水,不但好炒,而且炒出來的藕片又白又嫩。
冷鍋冷油炒花生米,酥而不變色,不脫衣。如油炸的一樣。
家常炒菜的心得
炒菜,就是炒鍋燒熱,加底油,用蔥、薑末熗鍋,再將加工成絲、片、塊狀的原料,直接用旺火熱鍋熱油翻炒成熟。是家常應用最廣泛的烹調方法。一般人都能做,但要炒得鮮嫩適度、清淡爽口並不容易。炒肉類菜餚,要求炒得鮮嫩可口。炒菜的火候,投料的順序都有講究。以炒豬肉片為例說明:豬肉洗凈切片,炒鍋上火燒熱,加入底油,油熱後,先將蔥花與肉片一同下鍋煸炒,見肉表面發白接近半熟時,先烹入少許醋拌炒,待醋味迅速蒸發,再加入薑汁攪拌入味。然後加醬油、少許水,水沸後,放入副料,最後勾交,淋少許明油出勺。炒蔬菜類菜餚,則可用熱鍋溫油,先下鮮薑末,炸出香味後,再下切好的蔬菜,迅速翻炒,待蔬菜響聲已過,質地變軟時,再加醬油炒勻,再放入少許湯水、食鹽、白糖、味精,炒勻後,勾芡並淋香油即可出勺。
生炒類菜餚,多要求味道突出,因此烹調中用醋頗為關鍵。醋可以去異味,增清香,而且能促使蛋白質變性,使成菜更加鮮嫩。但用醋不能過多,以嘗不到醋酸味為宜。另外加薑汁優於薑末,因為在煸炒過程中,主料水分急劇蒸發,這時加入姜什,會被原料迅速吸收,成菜味道甚佳。
如果炒蔬菜時,熗鍋後即放入蔬菜,稍炒幾下即放調料,成菜後往往出水過多,味道不香。其原因就是原料吸收香味不足。這時,改變烹調中放調料的程序,即可解決這一問題。
菜餚在生炒過程中有的會產生酸味,這是生醬油在作怪。因為醬油在製作過程中,經發酸會產生乳酸等成分,致使菜餚有酸味,其解決的辦法就是高溫加熱。
下面以炒肉絲、清炒蝦仁、炒芙蓉雞片為例,說明炒菜的具體操作技巧。
炒肉絲是一道最普通的大路菜,它的用料簡單,操作也不復雜,但要炒出火候,炒出風味也不容易。它涉及到刀工、調味、火候等各方面問題,所以一盤炒肉絲,也能衡量出操作者的技術水平。炒好肉絲需要掌握以下幾方面的要領。(1)選料 炒肉絲最理想的用料是豬的裡脊肉和外脊肉。這部分的肉質細嫩,無結締組織。前肘部分的肉也可以,後肘部分的臀尖、元寶肉也可作炒肉絲的原料,因為這部分的肉,肉絲細長,稍含脂肪。其它部位的瘦肉雖然也可以,但炒出菜不夠理想。
(2)切絲炒好肉絲,切絲非常重要。切絲的標準是粗細一致,長短一致,不連刀,不脫刀,約有1根半火柴梗粗細。切絲的方法是先用平刀將肉片成薄片,然後直刀斜切成絲。切肉絲時要順著纖維路稍斜來切,這是因為豬肉質地較嫩,如橫切在加熱時經過翻攪,容易使肉絲碎成肉末,如順著紋路切,肉絲又容易發硬發韌。因此, 「橫切牛羊,斜切豬」是刀工的經驗之談。
(3)配菜炒肉絲要加配菜。一般可分為兩種:一是軟配料,如韭黃、豆芽、黃花菜等;一種是硬配料,如:玉蘭片、蒜苔、芹菜、青椒、土豆等。軟配料切好下入即可,硬配料享的需要經過焯水或滑油。配菜切制的長度應和肉絲相同,用量也不能超過肉絲的數量,一般以配料和主料各佔1/2為宜。此外蔥要切絲,姜要切末。
(4)火候這是炒好肉絲的關鍵。炒肉絲的火候是用旺火,其特點是旺火速成。這就要求烹調時要投料准確,動作迅速,出鍋及時。炒肉絲從下鍋到出鍋只需二三十秒鍾,動作稍一遲緩,菜就會變老。具體操作方法是:炒鍋上旺火,放底油,油溫到五六成熟時,將肉絲均勻入鍋煸炒,邊炒邊攪邊顛鍋,如發現肉絲粘連,可用手勺背面輕輕拍散,不能一個勁地攪炒、以防把肉絲攪斷碎。總之動作要輕,翻鍋要勤,待肉絲脫生變色時,放入適量面醬,再烹入醬油、料酒、鹽、味精、蔥、姜及配料,翻炒成熟後,即可出鍋裝盤。下配料時應注意,如配料是質地極嫩的韭黃,那就要在肉絲八成熟,調料入鍋,將要出鍋時下入韭黃,邊顛邊抖,使它散開,以達到韭黃脆嫩為好。如配料是粗蒜苔。須先將蒜苔在沸水鍋內氽透,晾涼,劈為兩半或四半,使其與肉絲相配。這樣使蒜苔與肉絲勻稱美觀,收到較好的效果。
清炒蝦仁,是一道較高檔的菜餚,成品菜色白如玉,濃鹵包汁,軟滑鮮嫩。作好清炒蝦仁,要掌握好以下工序。(l)選料海蝦和河蝦均可製作清炒蝦仁。一般以海蝦和河產青蝦為佳,要選大小適中,色白肉嫩的,太大了難以成熟,不適宜滑炒,太小了不易剝殼。選好個頭適中的蝦,洗凈後剝去蝦皮,蝦殼下面還有一層真皮,也要剝掉,脫去皮殼的蝦仁要輕拿輕放,不要弄碎。如真皮不易剝下,可將蝦放在容器內加入清水,用筷子攪打,即可脫去。
(2)脹法與上漿 去殼洗凈的蝦仁,雖然色澤較自,但質地柔軟,形態欠豐滿。這時可用濃度為千分之三的小蘇打水浸泡脹發,浸泡時間為10~15分鍾。然後用清水漂洗干凈,即可得到潔白、滑嫩的蝦仁。
上漿是炒好蝦仁的關鍵工序,上漿前,先把潔凈的干布鋪開,把瀝過水的蝦仁均勻的攤在干布上,上面再蓋一塊干布,然後用手掌輕輕平壓,以除去浸泡的水分。上漿前,先在蝦仁中加入食鹽、料酒、味精拌和均勻。加鹽可使蝦仁進味,並使蝦肉中的蛋白質起膠,易粘住漿糊,加鹽量為蝦仁的1%。清炒蝦仁應上蛋清糊,要選用新鮮的蛋清,每500克蝦仁,應加蛋清50克、澱粉25克。蛋清用多了,滑油時容易成團,易脫落。澱粉用多了,滑油時蝦仁連成團。
上漿的順序是先放蛋清,攪勻後,再加澱粉,再攪勻後即可下鍋炒制。要注意隨上漿隨炒,放置時間長了,漿糊容易脫落。
(3)滑炒先將炒鍋洗凈放火上燒熱,先用少量油下鍋並使其布滿鍋底,油熱後再加豬白油,燒至三四成熱時,下入蝦仁滑散至熟,起鍋裝盤,俗稱「熱鍋涼油」。炒鍋先放少量油燒熱,是為了使蝦仁下鍋後不粘鍋底,無黃渣。溫油下蝦仁,可使蝦仁嫩白,且不粘連。
最後還要炒汁,將鍋內油倒出後加高湯、食鹽、料酒,將蝦仁復入鍋內,淋芡、顛勻後加雞油起鍋,裝盤上桌。
做好的清炒蝦仁,晶瑩白亮,鮮嫩軟滑,食後盤內無汁。
芙蓉雞片是一道烹調難度較大的菜餚,它的成菜必須潔白如雪,軟嫩清香。達到這一要求,就要選料、刀工、調味、火候上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
(1)選料 芙蓉雞片的主料是雞脯肉和蛋清。雞脯肉或雞裡脊 向選用1~2年的肉用型或卵肉兼用型母雞最為理想。這種雞肉質肥嫩,便於剔骨,筋絡較少。配料一般選用火腿和嫩菠菜葉,主要是為了配紅、綠色。
(2)加工 雞肉在加工時應先剔除板筋,然後放在冷水中浸泡,拔干血分,使成品潔白。隨後把雞放在砧板上,均勻地剁爛成泥,要用刀背砸,邊砸邊放入少許清水,以防沾刀。至肉極爛,用刀一抹成為面狀為好。把砸好的雞茸放在盆內,放入蔥、姜水、用量為雞茸的2/5,用力向一個方向攪上勁。放入1/3的蛋清,繼續向一個方向攪動,邊攪邊放入少許食鹽,待攪到上勁時,再放入化開的豬油,繼續攪勻,使豬油全部吃進。再把剩下的蛋清用筷子抽打成蛋泡糊。分兩次放入雞泥子中,用力攪勻即可。
一般用料比例為雞肉500克,蛋清15個,豬油100克,鹽10克。如豬油加少,成品出鍋後會塌陷;蔥姜水加少,成品會不嫩。
(3)滑制炒鍋中放入少許豬油,置中火上,油熱後倒出。另放入好白豬油適量,油燒至2~3成熱時,將鍋端離火口,將調好的雞泥子用小勺一片片的舀入油內,溫油浸透一面,用筷子翻過,如油溫過低,可移至火上,當兩面浸透,呈乳白色時,迅速撈出。再放入熱湯鍋中氽一下,撈出後控凈水分,顏色會潔白如雪。
(4)烹調 炒鍋置旺火上,鍋內放底油,烹入料酒,下鹽、味精和鮮湯燒開,調好口味,再下入菠菜,勾芡,放入滑好的雞片,翻炒均勻,撒上火腿茸,裝盤即可。
做好芙蓉雞片,關鍵是掌握好滑制時的火候。如果火候控制不住,就做不出潔白色澤。
Ⅷ 干煸牛肉豆角,有葷有素,美味營養還下飯,怎麼做呢
冬天,一個美好的季節,在這個註定要扛起一身“膘”的季節里,我相信沒有人會拒絕下飯菜的誘惑,而對於這樣的神奇誘惑,對於平時廚藝精湛的各種大佬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但是對於很多後廚小白來說,如何在冬天吃到真正下飯的美食,其實是有些困難的。對於這件事,不要著急,不要心慌,今天小編就帶你好好來體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簡單易學的冬季美食,鮮香好吃還解饞,還帶有麻辣鮮香的滋味,讓你做一大盤不夠吃。
Ⅸ 醬牛肉配料表
牛
肉
醬
牛肉醬是一種流行醬料,也是很多後廚研發新菜所必備的原料之一。而且,牛肉醬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和不同味型的調料進行搭配,做成風味各異的特色醬料。今天,就為大家介紹10款特色牛肉醬配方,以供大家參考。
十款牛肉醬
0
1
豆瓣牛肉醬
做法:
1、牛肉下腳料1500克汆水,瀝干後切成小粒,加八角、桂皮、香葉等香料,用家常燒法燒至八成熟,撈出待用。
2、鍋入熟菜籽油燒至五成熱,下入郫縣豆瓣醬300克小火煸出紅油,再下黃豆醬300克、百年牌鮮辣醬400克炒香,下入提前燒好的牛肉粒小火翻炒均勻,倒入燒牛肉的原湯4000克,加雞粉、白糖、料酒各適量調味,翻勻後盛出,放涼待用。
鮮辣牛肉醬
0
2
做法:
熟牛肉50克切碎末;鍋上火,留底油,下入米椒蓉20克炒香,加入牛肉末,放入高湯100克、濃縮雞汁8克、蚝油10克調味,待湯晾涼,再放入切好的香菜末、蔥白末各10克,攪勻即成牛肉醬。
0
3
泡椒牛肉醬
做法:
1、取泡椒1千克、鮮紅椒500克、泡姜50克、大蒜100克分別用攪拌機粉碎;鹵熟的牛肉邊角料500克切成末。
2、鍋內放入色拉油500克,燒至四成熱時,放入牛肉末,小火煸炒至酥香,撈出牛肉末,放入泡椒、泡姜、鮮紅椒、大蒜,小火炒20分鍾,將炒酥的牛肉末、冰糖碎20克、味精10克放入,小火炒香,出鍋放涼後放到冰箱中保存。
蒜香牛肉醬
0
4
做法(20份量):
鍋入菜籽油500克燒至五成熱,下泡椒末、金銀蒜(按1∶1的比例調制)各150克,薑末50克煸干水汽,下入阿香婆牛肉醬250克、阿香婆香辣醬200克、郫縣豆瓣醬、李錦記海鮮醬各100克、芝麻醬、花生醬各60克中火炒至香味溢出,改小火熬15分鍾,納盆晾涼,入攪拌機打碎,封入保鮮盒冷藏保存即可。
Ⅹ 燉牛肉時加點啥,才能出鍋肉質鮮嫩還不腥
牛肉中含有大量營養和礦物質,從小孩到大人再到老人,無一不是對它熱愛有加。這也就讓牛肉做法從一開始紅燒,到蒸、鹵、炸等,烹飪方法變得多種多樣,以滿足顧客的口味,許多人也因此有了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