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買了一條黃尾魚,想問問黃尾魚的特徵,怎麼烹飪好吃呢
黃尾魚又叫做鯝魚,名字由來是因為此魚魚鰭與魚尾分別呈青黃色與桔黃色,在其他地方有:黃姑子、板黃魚、沙姑子、黃條、黃川、黃板刁等稱呼。
黃尾魚簡介
黃尾魚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等開闊水域的中下層,是常見的典型河川性中小型魚類,中國各主要江河流域均產。黃尾魚下頜前有比較發達的角質邊緣,能充分刮取和攝食能使水質污染的腐眉與底泥及各種固有的藻類。有凈化水質,改善生態環境的特殊功能,因此被人稱作生態魚。
黃尾魚特徵
黃尾魚體長而稍側扁,腹部圓。頭小而尖,眼居頭側上位,吻端圓突,吻長小於眼後頭長,口小下位,橫裂呈弧形,下頜有發達的角質邊緣。體長為體高的3.2~3.6倍,為頭長的4.4~4.8倍。頭長為吻長的2.7~3.7倍,為眼徑的3.7~4.7倍。下咽齒3行,主行側扁,外形呈細條狀。鰓耙47~51,短而側扁,呈三角形,排列緊密。背鰭Ⅲ,7;有硬刺。胸鰭不發達。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下方稍後。臀鰭較小,有9~11根分枝鰭條。尾鰭分叉,上下葉近相等。側線前部彎曲,後延至尾柄中央。鱗較小,側線鱗63~68。肛門靠近臀鰭,肛門前有一小段不明顯的腹棱,以此區別於細鱗斜頜鯝。體色背側灰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後緣有一條淺黃色斑塊,尾鰭桔黃色。
黃尾魚生活習性
黃尾魚屬底層魚類,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層,尤其喜棲息於多水草、軟泥底質的水域底層,一般少到上層水域活動,但在缺氧時會浮上水面而出現"浮頭"現象。生存水溫5℃~38℃,最適生活溫度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處越冬,春季水溫回升時開始分散於水域下層,繁殖季節上溯至流水淺灘產卵繁殖。在池塘養殖條件下,最適生長水溫18℃~25℃;水體最適溶解氧含量在3mg/L以上,當溶解氧含量低於1.5mg/L時出現缺氧浮頭,甚至窒息死亡;適應pH范圍在6.0~8.5,最適pH6.8~7.5。
Ⅱ 鯝魚怎麼做才好吃 如何做鯝魚好吃
1、食材:鯝魚450g、料酒適量、老抽適量、糖適量、鹽適量、油適量、姜適量、蔥適量、蒜適量、辣椒適量、澱粉適量、海鮮醬適量。
2、鯝魚解凍,去鱗去鰓去肚,洗凈。
3、在魚兩面橫劃3刀,撒些鹽,料酒,腌10分鍾,拍上澱粉。
4、鍋里油熱,放下魚。
5、兩面煎透。
6、加糖,適量清水。
7、放入姜,辣椒,蒜。
8、加1-2調羹海鮮醬。
9、加料酒,老抽,大火煮至汁稠。
10、撒些蔥花即可出鍋。
Ⅲ 青尾鯝怎麼做好吃
家庭里邊的常做法就是紅燒青尾鯝魚。清洗干凈的魚,可以改花刀腌制。然後精心上油鍋煎至兩面金黃。然後重新起鍋,燒底油,加蔥,姜,蒜,花椒,大料。白糖。料酒。鹽巴,味精。蒸魚豉油。放入青尾鯝魚。加入清水,沒過魚面。大火燒開,中火燒制約20~25分鍾。待湯汁粘稠。紅燒青尾鯝魚大功告成。出鍋裝盤。品嘗美味。
Ⅳ 黃尾刺多怎麼烹飪才好
主料
13.
出鍋
Ⅳ 紅尾鯝 這魚怎麼做好吃
材料
紅尾鯝,洋蔥1/4顆,青椒1/4顆,紅甜椒1/4顆,黃甜椒1/4顆,蔥段2支,蒜末1小匙,地瓜粉適量,糖醋醬2大匙,水3大匙,酒1大匙,糖1/2小匙,鹽1/2小匙,蛋1顆
做法
1.魚洗凈,去鱗片、內臟後,以腌料腌約20分鍾,再均勻沾裹地瓜粉備用。
2.洋蔥去皮切片;青椒、紅甜椒、黃甜椒去蒂、切菱形片,備用。
3.起油鍋,油熱至180℃,放入作法1的鮮魚,以小火炸至兩面呈金黃色後撈起,瀝油備用。
4.作法3鍋中留少許油,爆香蔥段、蒜末,加入所有調味料及作法2的煮沸關火。
5.將作法3的鮮魚加入拌勻即可。
Ⅵ 清蒸黃尾魚的做法
做法如下:
需提前准備的材料:黃尾魚1條、大蔥、生薑適量、料酒、食鹽、生抽、蒸魚豉油、植物油。
一、黃尾魚去除魚鱗、魚鰓和內臟,洗凈後兩面打上花刀,魚身及腹部均勻的塗抹上食鹽和料酒腌制10分鍾。
Ⅶ 黃尾魚怎麼做好吃
黃尾魚可以做紅燒黃尾魚、紫蘇燒黃尾魚、清蒸黃尾魚等,以紅燒黃尾魚為例,共有5個步驟,以下是紅燒黃尾魚的詳細操作:
操作/步驟
1
黃尾魚洗凈後抹鹽
出鍋
加入適量的生抽,再加少許料酒,煮至沸騰,加雞精後即可出鍋。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黃尾魚怎麼做好吃的具體操作步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