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黃米面蒸糕的做法
首先將黃米面備好,然後一比一加入開水,用筷子將麵粉和水攪拌均勻2/7
攪拌均勻之後,將面團,放籠屜上大火蒸十分鍾。將紅豆煮好,然後在豆里加入白糖拌勻,紅棗提前泡好
查看剩餘2張圖
3/7
取一深一點的碗,把豆平鋪在裡面,碗里要抹點油,蒸好的黃米面放大碗里用手沾上涼水和勻
查看剩餘1張圖
4/7
這個越和得時間久就越粘,黃米面分成兩塊,取一塊壓平放在鋪上豆的碗里
5/7
然後將上面鋪上一層紅棗,再把另一塊黃米面壓平鋪在上面,放籠屜里大火蒸十五分鍾即可,蒸好之後,倒扣在盤里
查看剩餘2張圖
6/7
注意:在准備蒸糕的碗里放點油,這樣蒸出來的糕就好倒扣過來。黃米面要開水和面。蒸好的黃米面用手沾上涼水揉的時間越久,最後的糕越粘
7/7
以上就是小編帶給大家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喜歡,如果喜歡的話可以點贊哦,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
2. 山西黃米面油糕的家常做法怎麼做好吃
製作材料
主料:黃米面600克
輔料:赤小豆120克,棗(干)60克
調料:赤砂糖120克,花生油80克
特色
此糕外脆里嫩,軟黏滑潤,香甜適口。
製作方法
1.將黃米面放入盆內,倒入水,拌勻成濕穗譽塊狀,上籠蒸半小時至熟,取出倒入盆內,手蘸涼水趁熱軋勻揉光,在面團上抹上少許油,備用。
2.將紅小豆、紅棗洗凈,放入鍋內,倒入水煮沸,改用小火燜煮至軟爛族手爛,去掉棗核,加入紅糖,用手勺軋成泥,即成餡料。
3.將手上抹少許油,揪一塊面團約50克,揉圓後壓扁,包上棗豆餡,捏飢嫌成球狀,然後用手按成扁圓形,即成糕坯。
4.鍋內倒入花生油,燒至七成熱,放入糕坯,炸呈金黃色,撈出,即可食用。
3. 山西蒸糕怎麼做 美味山西蒸糕詳細做法介紹
1、食材:黃黏米500g、溫水適量、紅糖適量、紅豆沙適量。
2、將黃黏米用適量溫水和面並揉搓,至輕輕一使勁就可以散開即可。
3、接著用手輕搓,把麵粉撮散。
4、把籠屜鋪好,蒸鍋里水開後放入蒸布,將和好的年糕面散鋪在籠屜上大火蒸透。
5、然後蒸大約15-20分鍾,熟透後,年糕面是不會粘蒸布的,然後將蒸熟的年糕面放入瓷盆。
6、旁邊放一盆涼水,用涼水洗手後,趁熱將年糕面像和面一樣揉數十下,會很燙,揉幾下用涼水洗手,小心燙傷,揉好後面團表面光滑,滴些胡麻油抹在表面上防止乾燥。
7、准返埋逗備著炒熟的乾麵粉防粘,取適量面團漏賣按扁,中間加紅糖粉,捏合成半圓形。
8、胡麻油燒熱下入油糕生坯,炸至液雀表面起均勻小泡浮起,顏色至自己喜歡的深淺即可撈起,然後就可以吃了。
4. 山西黃糕怎麼做好吃,山西黃糕的家常做法
油炸黃糕是山西的特色小吃,也有地方稱其為「泡泡油糕」。原材料是黍子,把黍子碾成黃米,再把黃米磨成面,即成黃米面,由黃米面做成的。黃米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素糕」是不經過油炸這一道工序,做好後蘸上肉菜相當可口,即所謂「黃糕泡肉,吃個沒夠」。在很多地方在孩子升學或升職的時候,油炸黃糕也是必備的一道主食,蘊含「步步高升」之意。(收起)
食材
主料
黃米面
1000g
輔料
豆沙餡
400g
步驟
1.准備好黃米面,緩緩倒入涼水,將一部分拌成大面塊兒;
2.雙手把麵疙瘩與其餘麵粉混合搓成均勻小面塊兒;
3.鍋內燒水,放籠屜鋪上籠布,搓好的面塊兒,均勻的灑在籠布上,大火蒸10分鍾;
4.待黃米面蒸至全部變色即可出鍋,出鍋時揪住籠布邊緣四個角,提起抖落在備好的面盆里;
5.雙手沾涼水,趁熱,將其按壓平整,面團兒表面刷油,防止表皮變干;
6.將整塊兒面分成均勻的三等份兒,再每份兒搓成長條狀,分成大小均勻的若干份劑子;
7.劑子捏成薄餅狀,包入豆沙餡兒,封口;
8.鍋里倒入油,燒至5成熱,將包好的黃糕下鍋炸至金黃,表面起泡,即可出鍋。
小貼士
1、剛蒸熟的黃米面很燙,必須要趁熱按壓,涼了變硬了,無法進行下一道工序;
2、和好的黃米面表面刷油不可省略,一是防止表皮變干,二是保溫作用;
3、黃米面粘性較強,難消化,不常吃的人,第一次吃要小口吃,還要少吃,防止消化不良
5. 山西黃米面油糕的做法竅門是什麼
用料 :備亂
大黃米面300克、溫開水160克、紅糖50克、麵粉15克、植物油適量
做法:
1、根據所需稱好大黃米面,該菜譜是9個的量。
竅門:
揉熱黃米面時旁邊備一盆涼水,拳頭沾滿涼水開始用小拳頭捶打揉面燙了就再沾水揉,直到揉成光彎滾返滑的面團。
6. 山西的糕怎麼做的
山西特色輪櫻風味糕點—油糕,這樣做,好吃到咬舌頭
第一,和面。
認真說起來,油糕分為米面糕和發面糕,不喜歡雜糧也嫌棄麻煩的朋友吃發面糕要多一點兒,但是正宗的還是米面糕。米面糕主要是用黃米面。面的選擇很重要,要是買到質量不好的黃米面做出來的油糕不會有軟糯的口感。
好的黃米面顏色是乳白或發黃的顏色,瑩白或慘白是加了增白劑的。而且沒有添加劑且新鮮的黃米面聞起來會有一股麥的清香,捻搓起來手感會有發澀感。貢天下優選的榆次手工油糕,選用的就是絕對優質的黃米面。
將黃米面放入盆里備桐敬,少量多次加入冷水,面團成為能輕易捏成團但輕輕一拌就成顆粒的狀態就可以了。蒸籠里放水大火燒開,墊濕潤的蒸布,放揉好的米面面團,蒸20分鍾左右。蒸好的米面要放到塗了食用油的案板上,趁熱揉成光滑的面團,燙的話可以包一層濕毛巾。要是做的油糕很多的話,可以先拿出一部分分成小劑子,大小大概與小籠包差不多,剩下的面團一定要注意溫度哦,米面要是涼下來很難包的。
第二、餡料。
我們那兒的習俗一般是紅豆餡的。紅豆要選擇小紅豆,這樣口感才會好。紅豆在煮的過程中可以放入紅糖,煮過三四次之後,就仿慎可以把紅豆搗成泥了。當然也有包糖的,只不過有點兒燙嘴。包菜的話要包成半月牙形的,以和豆糕區別開來。菜糕的餡料就可以烹飪成自己喜歡的餡料啦!
最後,就是包與煮了。和包包子是差不多的手法,只不過要包嚴實,不要留上面的小尾巴,小編包的油糕常常遭到母親的嫌棄。油滾後放入包好的油糕,色澤變的金黃之後就可以撈出控油吃啦!配著雞蛋湯或菜湯,簡直是人間美味!
7. 山西重陽節棗花糕怎樣做好吃
棗花糕其實並不是糕,是用白面蒸的饃,只是這饃不同於平時吃的饃,是嵌有紅棗的花饃,一般都是在過年時才蒸的。棗花糕的發面過程與平常蒸饅頭是一樣的。做法一般是先擀一個圓圓的面片作底子,上面四周鑲嵌紅棗,中間也平鋪一層棗,棗上面再鋪一層薄薄的面片,然後一層一層往上疊加,如果想把花糕做得厚些,就循環往復多加幾層。
小貼士
我做的棗花糕面多、棗少,如果想吃更多的棗,可以把卷棗的面抻得更細一些。
8. 重陽節到,登高吃糕,盤點山西最有特色的糕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古人以九為陽數,故稱九月初九為重陽節。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激睜動
作為一個宅宅加吃貨
重陽節的種種習俗到我這里
也就只能看到吃重陽糕了
更何況,老祖宗都說了
「民以食為天」
吃,乃天下第一要事!
重陽糕,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登高,傳說可避禍祈福。而條件限制無法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螞鉛攜,就在家中吃糕。
民間俗信,「糕」與「高」諧音,古人有百事皆高之說,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意為步步高升。
山西過重陽在飲食上很有特色,
這天要吃水餃、莜麵蒸餃和重陽糕。
這里重點說重陽糕,
山西人稱之為「花糕」「發糕」「菊糕」,
吃重陽糕的風俗在宋代已經十分普遍,明清沿襲。
山西是麵食之鄉,
重陽糕是山西麵食糕點傳統品種之一,
用棗泥、銀杏、松子、杏等為餡,
每鋪一層面夾層餡,共九層,
象徵「九重天」;
也有的在糕點上做兩只小羊,
寓意「重陽」。
至今山西仍然重視「糕」的諧音,
每逢重陽,各家各戶都會吃糕,
孩子們放學或下班回來,
媽媽都會端上來一盤糕,
喊你吃糕嘍。
如果顧不上吃,她們就會很不高興,
非得逼你吃,哪怕是一口。
在麵食之鄉的山西,
糕的吃法也是花樣繁多。
因製作方法不同,
有素糕、油糕之分;
因所用原料不同,
又有糯米糕,黍米糕、白面糕之稱;
因餡料不同,
又有菜糕、豆沙糕、棗泥糕之別。
糕主要由黃米面做成,
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
吃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
做素糕時,需將黃米淘干凈,磨成黃米面,放在盆里用水拌成 圪垯 狀,在籠屜上一層一層的蒸,圪垯狀的黃米面在蒸汽中漸漸呵成,這時黃糕已經香味四溢。
將熱氣騰騰呵成一大塊的糕餅倒進瓷盆,雙手蘸一點涼水,在這塊未成型而又燙手的黃糕上使勁搗,搗好了就是素糕。這時動作一定要快,雖說燙手,但不能懈怠,一定要盡量保持它的溫度,等它涼了就發僵了,吃素糕、包炸糕就不好了。
搗好黃糕後,再趁熱抹上一層胡麻油,以防黏盆和外表乾裂。這時大功告成,成了真正的黃糕,油光光、金燦燦、香噴噴,直令人饞涎欲滴。
油炸糕則比較講究,油炸糕必須具備個兒小、皮兒薄、花樣多的特點,其花樣品種分豆餡、糖餡、菜餡三種。
豆餡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種;糖餡有紅糖、白糖兩種,另外各加青紅絲、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餡有綠豆芽、山葯、胡蘿。
黍,這種最古老悶伏的食物,
也在山西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播種生根發芽收獲,
並不斷演繹成這最美的舌尖味道!
糕餅胚是用黍子磨成面,稱為糕面,加入少量水拌和一下,放入蒸鍋蒸半小時,蒸好後加入適量植物油和水,揉成面團。擀成半厘米厚的面片,鋪一層去核棗泥捲成的。
由於這道甜點現炸現吃才好吃,因此一般人家裡總是提前做好放到冰箱里,隨吃隨用。
棗介糕,
對於山西陽泉來說是家喻戶曉的 美食 。
以其美味和特色,
營養已成為陽泉 美食 的代表之一,
是外地人到必須品嘗的陽泉地道 美食 。
棗介糕是用黃米面和棗做的, 過程簡單卻難以拿捏,所以說想要做好棗介糕是一門很深的技術。一般的老師傅經過幾十載的摸索,才能掌握火候,拿捏好和面的「度」。
糯米糕,
是以糯米和乾果混合而成的傳統類糕點。
糯米糕還特別好吃,
很多老人和小孩都特別喜歡吃這一道糕點,
把糯米蒸熟,放在陰涼處晾乾,邊晾邊揉搓,使顆粒散開存放,用時將米粒油炸。
把白糖與糖稀按比例搭配,熬成糖漿,把油炸糯米花粘連在一起,壓平,上面鋪一層熟面,與白糖按比例配製的白霜,待冷卻後切成長方形塊即可食用。
山西晉北、晉中地區氣候寒冷,
作物主要以各種粗雜糧為主,
因此這里的油炸糕一般用黃米面製作;
晉南地區盛產小麥,
油炸糕一般以白面製作,
尤以鄉寧白面油糕最為著名。
鄉寧油糕用白面經過開水燙,包入餡料製作而成,以「皮脆肉軟,味道甜美」而享有盛名。
圓如餅,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
糕不僅在重陽,
在任何喜慶宴席上都有它的身影,
常常可以聽到人們念叨著要吃,
哪怕是傳統的黃米面油糕,
也會脫口而出「步步高升」或「步步登高」,
說明重陽糕的文化寓意早已融入山西人的信仰風俗之中。
END
9. 山西特色風味糕點—油糕怎麼做
山西有個習俗,小娃娃一過生日家裡的老人就會給做油糕吃,寓意著小娃娃可以在來年長高。我也是從吃著外婆做的油糕到吃媽媽做的油糕長大的。而現在鍵脊伏我的小外甥、小外甥女也是必須要在生日時吃油糕。隨野跡著時代進步,油糕雖然已經成為想吃就可以吃的東西,再沒有了刻在小時候記憶深處的那種神秘,但還是憑著它的美味受到廣大人民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油糕的正宗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