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鯽魚怎麼做好吃
香煎小鯽魚:
准備用料:小鯽魚750g、大蒜1顆、紫蘇葉1小把、生薑小塊、油適量、鹽適量、蒸魚鼓油1勺、蚝油1勺、干辣椒粉2勺
1、魚去除內臟,魚鱗。抹上一些鹽腌制半天。
㈡ 魚鱗怎麼做好吃
先用清水洗凈魚體,刮下魚鱗集中,再用清水漂洗瀝干,放進高壓鍋內,
加入適量的醋(除腥味)。以500克魚鱗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鍾,
再改用文火煮20分鍾,熄火減壓。開鍋將卷縮的鱗片及雜渣撈出,液體倒入容器中,
靜止冷凝成膠凍狀。夏季宜放入冰箱內貯存。
魚鱗湯鍋內放入少許油,以薑片、黃酒和蔥等爆鍋,加入適量水,魚鱗凍切塊放入鍋內再煮沸。
放入適量蔬菜、鹽、味精,開鍋後即可食用。
涼拌魚鱗凍
先將魚鱗凍切片,根據自己喜好,可加入蒜泥、醋、白糖、辣椒油、香油或芝麻醬為佐料,
和適量時鮮蔬菜(黃瓜、白菜心、香菜等)拌勻食之。
炸魚鱗
必須選用四五斤重的鯉魚或草魚,刮下鱗片,漂洗干凈,用料酒、味精、鹽腌漬,
然後掛薄芡,入花生油鍋,炸至金黃,浮出油麵方可。拌上椒鹽,酥香可口。
刮下的魚鱗,清洗干凈後放鍋里加適量水,開鍋後改用文火燉1小時,
煮到魚鱗變白、捲曲以至湯呈糊狀,然後撈出漁鱗殘渣。做魚鱗凍則水要加得少一點,
熬成後加些切碎的蔥、蒜,再次開鍋後,略加味精拌勻,倒入容器,冷卻後,即成膠凍,
食前若加些香油和花生醬,風味更佳。
10斤左右大草魚魚鱗,料酒,清水,薑片
魚鱗洗凈,加料酒腌制半小時。
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加入魚鱗、薑片,大火燒開,轉中火。
大約半小時,關火趁熱將鍋中的湯汁倒入大碗。
置冷,放入冰箱,直到成果凍狀。
材料准備好。澱粉用適量的水稀釋,麵粉和雞蛋也用適量的水稀釋調成糊狀。
放在一旁備用。將魚鱗用水將血水洗干凈,把調好的水澱粉加入魚鱗里,用筷子攪拌均勻。
將加了澱粉的魚鱗放入調好的雞蛋麵粉里,攪拌均勻。炒鍋里放適量的菜油,
油溫只六成熱將調好的魚鱗小塊小塊的放入油鍋里,炸制金黃色,就可以了。
香氣誘人的魚鱗就炸好了
魚鱗 蔥姜蒜 黃瓜 芝麻醬 鹽 醋 香油 糖 料酒
1. 蔥姜切絲2. 魚鱗洗凈,入鍋,加等量水,加料酒,放入蔥姜絲煮到湯成粘稠狀,撈出殘渣
3. 湯汁倒入盤中,冷卻,切成條
4. 黃瓜切絲與魚鱗凍條放在一起,加入芝麻醬,鹽,醋,糖,香油
㈢ 清燉鯽魚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鯽魚具有益氣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理疝氣的作用,可用於脾胃氣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吐、乳少、消渴飲水、小腸疝氣等症。
工藝:燉
口味:咸鮮味
時間:<30分鍾
熱量:較低熱量
配料:
烹飪步驟:
1.鯽魚殺好洗凈待用
2.鍋置火上加入色拉油(很少一丁點。類似1元硬幣這么大面積即可)。油8成熱時放入魚快速的兩面煎一下
3.煎過後魚是這樣的
4.然後把鍋內放入開水,放入蔥段和薑片
5.大火燒開後轉中火燉至湯濃白即可。燉好湯後,放入鹽和胡椒粉
烹飪小貼士:
煎魚時油一定要少放,以免混湯
魚湯未燉好時,最好不要放鹽。否則會導致魚凝固蛋白,湯不易燉白 鯽魚具有益氣健脾、利尿消腫、清熱解毒、通絡下乳、理疝氣的作用,可用於脾胃氣冷、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嘔吐、乳少、消渴飲水、小腸疝氣等症
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注意: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葯麥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