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米飯怎麼蒸才能粒粒分明,晶瑩剔透
正確的測算加水量。若蒸白米飯,米和水的比例是1﹕1.2~1.4,一般水高出米2~4厘米比較合適。如果是大米裡面加紫米、高粱或者小米等粗糧,則要適當多加水,因為粗糧很「吃水」。一般建議大米不要長時間的清洗,輕輕的淘洗2次就可以了,避免大米營養物質的流失。如果淘洗次數過多,也會影響米飯的口感。這樣常規的做法,米飯一定不好吃,蒸米飯還是有很多技巧的,下面琦哥分享蒸米飯的4個技巧,朋友們可以試試,同樣的米飯注意這4點,絕對會不一樣,粒粒分明、又香又好吃,喜歡的朋友看看吧。
雖然每個人喜歡吃的米種類不同、香氣稍有差別,但是對於米飯的要求在大的層面上還是頗為一致的,基本都是要求米飯要軟硬適中、不夾生不黏糊、粒粒分明、飯粒有光澤和米的清香。
『貳』 「煮飯仙人」的銀飯在中國備受推崇,為什麼在日本的評價卻不怎麼樣
這幾天,日本煮飯仙人村嶋孟最近又來中國了,來參加「黑龍江國際大米節」,相同的身世故事,不變的「古法煮飯」技藝,依舊是專用的鍋碗瓢盆,蒼白的鬍子,乾瘦的身軀,嫻熟的技巧,嫣然一幅仙風道骨。
村嶋孟先生賴以鵲起聲名的「銀飯」味道幾何?我沒吃過,但是,我覺得能把家家戶戶都能掌握的一項生活技能,搞出如此名堂,並以「仙人」聞世,確實有可供研究、學習之長處。不過,想起在日本做農業研學時候的一段經歷,讓我覺得這個長處,恐怕更多的是體現在「米飯」之外。
我想日本熱衷於打造這些業界「神話」,更深的用意在於宣傳其飲食文化(日本政府和民眾都十分注重保護其傳統,比如飽受國際詬病的商業捕鯨,就是為了保護吃鯨魚肉的這一傳統,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其次,提振相應行業里的影響力,打造文化現象,讓國內外消費者在光環的加持下,形成消費心理欲求。
而在這些方面日本採取的營銷宣傳方式,以及做事嚴謹認真並保持虔誠的態度,才是我們透過光環的耀眼的光芒所應該看到和借鑒的。
至於「煮飯仙人」的「銀飯」技法本身,並不具備推廣意義與神往的必要。
『叄』 回家吃飯的大米飯是怎麼做的
回家吃飯煮飯仙人之銀飯秘笈 by 村嶋孟
材料:大米 水
做法:
1. 做「米飯廣播體操」鍛煉身體;
2. 選大米,挑選大米的時候要選色澤明亮晶瑩剔透沒有瑕疵的大米;
3. 精準的測量米量;
4. 淘米,像大米桶里倒入水然後快速的將水倒掉,而後用手在米中轉圈不斷搓米,如此反復幾次;
5. 泡米,往淘好的米中倒入水,泡40-60分鍾;
6. 煮飯,首先煮飯的水應靜置一晚上,從而把水中的漂白粉和其他雜味統統去掉。煮飯先小火煮10分鍾,而後轉大火煮10分鍾,在上汽後每隔十秒手輕輕轉動鍋蓋,這樣可以防止飯汁沸溢米飯結塊;
7. 燜飯,煮好的飯要蓋蓋燜上15-20分鍾,這樣米飯味道更香,最後盛飯時應一圈一圈的先盛表面一層。
『肆』 怎樣才能煮出最好吃的米飯
說到煮飯,很多人都是先將米淘干凈然後加冷水開始煮。但事實上,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將水燒開,用開水來煮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伍』 大米怎麼蒸才好吃
煮飯大家都會,但是要煮一鍋美味松軟可口的米飯就不是那麼容易啦,我來自農村特別喜歡吃家裡鐵飯鍋煮的柴火飯,尤其是飯鍋巴特別香,每次都要多吃一碗飯。不熟練的人兒要麼煮飯就是 放少了米或者放多了米 ,一桌美味的菜餚必須配一碗松軟的米飯。我喜歡做飯,所以有那麼幾個小妙招請大家鑒定:
煮飯首選高壓鍋,高壓鍋煮出來的飯特別美味。
1、淘米,白色的淘米水富含營養,還可以用來洗頭,澆花,淘米一般不能超過三次,並不是讓淘米水白了就可以了,白了就代表營養全部洗掉了。一般水高出大米2~4厘米最佳,也就是不超過食指的第一個關節高度。
2、大米下鍋之前可以用溫水浸泡10來分鍾。
3、煮飯的時候稍微在米飯中加入一點植物香油,可以使米飯的口感更加軟糯。
小妙招:如果是兩個人吃飯可以將淘好的米放入碗中,然後放入適量的清水,將碗放入高壓鍋的蒸架上面,這樣壓出來的米飯特別松軟。此方法只適合人數少的時候。
簡單的美味,觸動你的味蕾。
【導讀:
一、他是當今世界悶米飯第一人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燜米飯誰不會啊?其實不簡單,日本就有個被國民稱作「煮飯仙人」的89歲老人村嶋孟,一輩子只燜米飯不做別的,五十多年做了800萬碗,把一鍋米飯燜到極致,吃過的一致評價:「吃一碗記一生」,饞到天皇都去他家吃。
老仙人把米飯定了高、中、低三個檔次,不好吃的是低檔,叫「米飯」;好吃的是中檔,叫「飯」;真正米飯美味的才是高檔,叫「銀飯」。在他的心目中,米飯不是簡單的大米燜熟,而是人類至高無上的稻米文化和烹飪藝術的體現。
縱觀老人家半個多世紀燜飯經歷,並沒有多少神奇之處,一樣的淘米燜熟,每個人都會做。可是為什麼全球數十億煮米飯的人,唯有他一個能得到日本國全體國民的認可,崇敬為「煮飯仙人」?相信大家看到他的煮法都會有所啟發。
二、米飯仙人這樣燜米飯
2016年1月12日,應我國有關方面邀請,已經退隱江湖二年的「煮飯仙人」,重出江湖,以86歲高齡,來到北京為各界代表煮了一鍋米飯。在他的全部煮飯過程中,每個細節都是經典,完美到無懈可擊:
●選米。日本的大米有嚴格的分級標准,可他不選最好的,各種米都能做出它應有的最好味道。
●淘米。他一輩子堅持用手淘米,純水洗米兩道,迷戀大米滑過手指的感覺。
●泡米。淘洗後浸泡40分鍾,讓米粒吸足水分。
●燜煮。三個階段:①先小火慢煮開,讓米粒均勻受熱;②燒開後轉大火,保持在米湯沸騰狀態,直至被米完全吸收;③再轉小火,燜熟出香。整個期間為了防止飯鍋受熱不均勻和糊鍋底,始終不斷地轉動鍋蓋和鍋體,直到飯熟。
三、光山傳統燜米飯方法
根據我們的家庭廚房條件,按著老仙人的路數,也會做出比平時好吃的米飯。大家仔細體會,相信都會有所收獲。其實我們日常的燜米飯,尤其是傳統的做法,跟米飯仙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里分享河南信陽光山縣傳統的燜米飯方法:
●錐底鑄鐵鍋,柴火灶。這套裝備的突出特點就是傳熱、受熱均勻。
●一年之內的新米。淘洗兩道,瀝水。光山是稻產區,不挑大米品種,也沒得挑選,都是當地傳統品種,只挑新米,不要陳米。現在有條件買到五常大米,和當地剛下來的大米一樣的香糯,只是比陳米好了許多。
●按大米和水1:1.2比例,先燒水。水開把米均勻撒進去,再開就滅了灶里的明火,蓋嚴鍋蓋。這個階段就是「燜」,灶里還有暗火,但溫度比明火低些。飯鍋繼續受熱,大米持續吸足水分,開始糊化。
●15分鍾後灶里再點明火,燒到鍋里先冒大汽,接著出來鍋巴的焦香時,滅了灶火。揭開鍋蓋,鏟子順著鍋底鍋巴上面,把米飯完全翻一遍,打散,注意鏟子緊貼著鍋巴上面,使鍋巴上沒有米飯。
這時的米飯,叫做「開鍋飯」,正「圓氣」,最是飯香撲鼻,這個時刻再鏟出鍋巴,那個焦香,跟米飯一樣,人間至味,都是不要菜能吃飽。等到大汽消散,味道就差了,回到一般米飯味道。從開鍋到最香消弭,滿共15分鍾的時間,和米飯仙人的標准相似,他對米飯的要求也是這樣時間段,開鍋15分鍾後就成「米飯」了。如此對比,我們的開鍋飯即是米飯仙人的「銀飯」,米飯最高水平。
1:選擇品質好的大米,一年一季的米較好,如黑龍江五常稻花香米、盤錦鹼地大米等,米最好選擇六個月內的新米,口感柔軟、味道清新、糯而不粘。
2:淘米不宜多淘,現在加工技術好,米中基本無雜質,簡單淘洗1-2邊即可。好米不拋光打蠟,到入水後輕輕淘洗時水立刻變白,切記用手使勁搓揉米。
3:淘洗後浸泡20-30分鍾,讓米粒吸足水分即可,泡時間太長會使得米飯缺少Q彈的口感。
4:浸泡後的米和水的比例是1﹕1~1.3比較合適;干一些口感選擇水米比1:1,米粒比較鬆散Q彈;粘一些口感選擇1:1.3,口感較為軟糯。
5:煮飯水盡量選擇礦泉水、純凈水、凈水器過濾後的水,或者涼~溫白開水。盡量不要用自來水直接煮飯。
6:煮飯鍋現在多數都用電飯鍋,高壓鍋做飯個人認為口感不如電飯鍋,建議選擇帶有微壓和自動排氣的電飯鍋。飯做好之後燜蒸10-15分鍾。
圖片為自己做飯實拍,個人喜歡Q彈口感,一般會多做一些米飯用來第二天炒飯。
可能小時候大米稀缺的原因,也可能是兒時的我對那句"大米飯炒雞蛋,撐的王八可地轉"東北童謠格外的親切。所以我對大米飯,白米飯是特別有感情的。以至於現在的我吃到大碴粥的時候都有一些碴胃的感覺,所以我管食堂那會,時間也不允許廚師做大碴粥,大茶飯的。就願意吃大米飯怎麼吃都不夠。
不怕大家笑話,我就是在大賓館住下第二天吃自助早餐的時候,我都要選擇一份兒蛋炒飯去吃。氣的大家都說我這么玲琅滿目的東西,你為什麼還吃蛋炒飯呢?我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對大米的緣分,我就願意吃大米,在我的印象中能吃到大米就是很奢侈的事情。
所以說有時候再買大米的時候,不管價格有多貴,我都選擇那種好一點的。因為好的大米們出來確實是不一樣的味道確實是很好吃,真的是為了以上的一種奢華的體驗。就因為對大米願意吃,所以我也掌握了一些悶好大米飯的秘籍。比如說要想吃一頓味道特別肉透的米飯,都要提前一個小時把你淘出來,然後倒入相應的水。把大米泡上半個小時,再悶的時候也是很肉透很好吃,而且大米粒兒還是顆粒飽滿,色香誘人。
再有,為了米飯更好吃,更有香味兒,有的時候我會放一根臘腸,這樣悶出來的飯有臘腸的香味兒,又有米飯的香味兒,混搭在一起味道特別的好聞,而且吃起來也特別的有味道。還有的時候,我也往大米里放一點點的,今年和花生油,這樣蒸出來的米飯也比較好吃。另外他們說咯茶蒸米飯也好,但是我是我味道是一般。反正我了解的蒸米飯會更香的方法有一些,但是我沒有嘗試過,但是我可以推薦給大家。一種是加酒蒸米飯法還有加醋蒸米飯法,據說味道也是特別的好吃。
我最喜歡吃的主食就是米飯,給我一包榨菜也能吃一碗米飯。米飯是家常必備主食,百吃不厭。學會蒸米飯的小技巧,你才是家裡的大廚。我平時都是看電視或視頻學習了一些門道,今天分享給大家。
學會這6步技巧,蒸出的米飯才好吃
一、挑選大米要新米
市面上大米的種類很多,我平時買的最多的米是稻花香,新米的味道是濃濃的稻香味,顏色透亮,做出的米飯香飄四益、口感順滑。
二、米不宜淘多遍
淘米太多次,很容易造成水溶性營養素流失。 在盆里用手攪動著清洗1遍,除去明顯的灰塵,再用手輕輕搓洗一遍就夠了。 切記洗米不要超過3次。
三、蒸米飯加豬油
煮米飯時,在大米中加一點食鹽和一點豬油,會使飯又軟又松,特別香。
四、米和水的比例
米和水的比例是1﹕1.2比較合適,一般水高出米2~4厘米。 如果是大米裡面加玉米碎粒或者其它粗糧就要適當多加水,因為粗糧很「吃水」。
五、大米要浸泡
洗好的大米要用清水浸泡1小時左右,喝足水份,米粒才會飽滿。
六、煮熟要燜飯
當加熱開關跳至保溫開關之後,不要馬上拔插頭,讓它處於保溫狀態5分鍾,拔完插頭後讓米飯繼續燜5分鍾,這樣蒸的米飯更好吃,而且還不容易粘鍋。
學會了嗎,希望大家每天蒸出香噴噴的大米飯。
大米飯是南方大多地區的每天必吃的主食,現在大家一般都是用電飯鍋蒸米飯。
介紹一下自己每天蒸飯的步驟:
1.用電飯鍋用的量杯子稱米,放進盆里 。
2.在盤中加入大量水,迅速攪拌2~3次,倒水。
3.加入水,用手攪拌洗滌,倒水。重復3~4次。水清澈了就好了。
4.將米轉移到電飯鍋的鍋中,加水至刻度,最少浸泡30分鍾~2小時左右。根據水溫不同,夏天的話30分鍾,水溫低的冬天用水浸泡2小時後可以可以按煮飯了。
5.煮好後盡快翻鬆。把飯鍋底兒攪勻,免得把飯粒搗碎。蓋上蓋,吃飯時盛出的米飯粒粒分明蓬鬆柔軟。
問題是大米怎麼蒸才好吃?那麼我就圍繞這個問題來回答。
首先想要大米蒸出來好吃,平常的電飯煲做法只能看米的成色以及水和米的比例來定,所以這跟大米的好壞和做飯時水與飯的比例有關系,這一些點我們可以暫且不提。
拋開大米的好壞與水和米的比例不談,其實我們還可以從做法上來進行更新,使大米變好吃。像比較流行的臘肉飯和排骨飯就非常受人們的歡迎。這兩種飯不僅能使人食慾大增,還在你打開飯蓋時,讓你聞到一股股濃濃的肉香,所以從做法上,我們可以把大米與排骨或者大米與臘肉等等材料混著蒸。
當然在蒸這兩種飯時,由於是混著蒸所以在蒸大米時,會有一些特殊。
拿排骨飯來說,首先在准備蒸大米時要准備許多的材料,像排骨、生抽、蔥花、食用油、白砂糖、薑片都是需要准備好的。在准備好這一些材料以後,我們就可以著手准備蒸大米了。
我們可以先把排骨腌制一番。把排骨切成小塊,加入砂糖、生抽,在把肉腌熟以後,加上食用油,然後把排骨先放在一邊,接著把我們准備好的新鮮大米與水,用1:1.2左右的比例蒸至微熟,接著再打開電飯煲,加入腌制好的排骨,撒上蔥花,就可以關上飯蓋,等著香噴噴的大米上來就行了。
當然如果你選擇不蒸排骨飯,也可以用同樣的步驟去蒸一些別的種類的米飯,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定奪,不過我推薦排骨飯、臘肉飯、板栗飯這幾種比較好吃的飯。
首先要選品質好的大米,然後是水的質量,第三十做飯的鍋。這三點是重中之重
選米,晚粳稻,一年一季,更好一點。
也就是說你選米的時候看產地,是一年產一季,還是一年產兩季。知道自己要吃什麼地方的大米,然後就去買,一定要去正規的商場買,這家摻假的概率低一點,現在這大米,什麼地方的都有,不是本地的,拿著本地包裝袋,啥米都往裡灌,這就是你分辨不清的地方,當然有幾點供你參考,首先選擇正規商場,第二點看價格,一分錢一分貨嘛,
還有就是看米,看米的完整程度,是否有裂痕,然後聞,陳舊的米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再就是用手抓,品質好的大米是光滑的,劣質的大米抓了一把,放回去之後,手上會有糠粉。最後是放到嘴裡嚼,好大米硬度高。希望能幫助你,謝謝
2019年3月14日
宋天冶
大米是我們每個人生不可缺少的主食,而它的營養非常豐富大米,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志、聰耳明目、和五臟、通血脈、止煩、止渴、止瀉等作用。
而怎麼做才能好吃吶?一、淘米次數不宜過多。因為目前市面上的米基本上都是精磨加工的大米,多次淘洗不僅會讓大米本身的營養物質流失,還會讓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一同「流失」二、陳米改變蒸米飯的方法,蒸出來和新米飯一樣好吃,把陳米用清水浸泡兩小時,撈出瀝干,放入鍋中加適量熱水,一湯匙豬油或植物油,大火燒開改小火燜半小時即可,若用高壓鍋燜八分鍾即熟,三、水和米得比例是1:1.3,或者是將米加鍋面,然後超過手面,一般悶出來的米就很不錯
米飯作為我們南方這邊的主要主食之一,基本上可以說是每個人多會做的,但蒸米飯看起來很簡單,也就是把米洗一下,然後放到電飯煲里,在加點水蒸熟就可以
但還是有很多人蒸出來的米飯比較干,比較硬,吃起來一點多不好吃,還有就是有的米飯被蒸爛了的情況,這種就是水加多了,蒸好的米飯和濃粥差不多了
那麼要怎樣才能把簡單的米飯蒸的好吃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蒸米飯的一些小竅門,有沒有用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就是我們在洗米的時候,有的人會連續洗上好幾遍,一直要等到洗米水變成清水才行,但其實這樣是錯誤的,應為這樣會把米的營養成分洗走不少,所以我們平時洗米就洗上一到二遍就可以了
等米放到電飯煲里的時候,我們加水一般多是按照米和水的1:1.2來添加的,這樣蒸好的米飯剛好,要是喜歡吃軟一點的,水就要加到1:1.5就行,其實還可以用手指頭來代替,只要加水在一個手指頭的話,那麼米飯煮出來就會太差
還有要是蒸的米是成米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往鍋里加點花生油,但是花生油必須要先燒熟,然後放涼才可以放到鍋里,添加的時候也不要太多,幾滴就可以了,這樣蒸出來的米飯有股很香的清香味,米粒還飽滿,吃起來就會感覺比較好吃
『陸』 煮飯的步驟順序
先把米洗干凈,把米加水,攪拌幾下,把洗水倒掉,再用流水沖洗一遍。需要注意的是,淘米的時候,不能用力揉搓。你應該用手輕輕地攪拌米粒來研磨它們。米飯的營養沒有流失,煮出來的米飯吃起來更有營養,更香甜。
第二,泡米。洗完米後,需要用溫水或冷水浸泡。這可以增加大米的粘度,並使大米的香味更容易散發。大米不需要泡很長時間,泡10分鍾以上就可以了。
3.用熱水煮飯。用熱水煮的米飯和用冷水煮的米飯味道不同。用熱水煮的米飯不僅味道更好,而且大大縮短了煮飯的時間。
第四,水米比,很多人平時在家煮的米飯口感很差,多半是因為水米比沒有掌握好。正確的米水比是『1:1.2』,正確的比例才能煮出好吃的飯。
5.滴幾滴食用油。大米放入鍋中後,加入適量的水,然後在鍋中滴幾滴食用油,可以有效防止米粒粘在一起,從而達到顆粒清晰的效果。
6.米飯煮好後,小火燉5分鍾。電飯鍋里的飯煮好後,不要急著開蓋。煨一會兒後,米飯的味道會更香、更軟、更美味。
『柒』 如何煮飯更好吃
花了五十年煮飯經驗總結,完成7個步驟煮一碗香Q好吃的米飯
煮飯時,在水裡滴入數滴食用油,煮出來的飯較具光澤,鬆散不黏鍋;如加醋或檸檬汁,米飯會潔白柔軟,不容易發餿,醋或檸檬汁的PH值(酸鹼值)更可以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長,可保鮮抑菌。
日本有一位國寶級別的人物,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情,煮飯,因為他煮出來的米飯太銷魂,所以也被人們稱為煮飯仙人,別人煮出來的米飯是米飯,他煮出來的米飯被日本人稱為銀飯,講真, 原來我們以為只要加點水煮的白米飯,真有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研究將普通不過的米飯煮出登峰造極的高度。
據說在煮飯仙人的食常里,白米飯通常會比菜先吃光,可見這米飯是有多麼的好吃了,煮了五十多年米飯煮飯仙人煮飯堅持用柴灶,這恐怕也是米飯香氣的形成的重要因素。
煮出一碗好的米飯,要講究人、米、水,在煮飯的技法上面,則講究淘、煮、蒸。
選好米:
大米的品質決定口感,煮一碗香氣飄飄的米飯,新米最好。
要煮出好吃的飯,選好米很重要!
輕洗米
洗米的時候動作要輕要快,切不可用力搓洗,因為我們吃的基本就是精白米, 精白米的營養成分已經不多,所以洗米時動作要輕快。
加水煮
新米和陳米加入的水的份量會不同,新米需要的水多一點,陳米則相反,
測量水量的方法,為水量須超過米面約一個指節的高度,或手掌平放米面,水要沒過手背的一半高;如果以電子鍋或電鍋煮飯,米水比例1:1或1:1.2;如果浸泡超過30分鍾,米水比例可稍降至1:1或1:0.9。
浸大米
浸米的目的是提高米粒的含水量,加米飯甘甜黏稠口感。泡冷水,白米約需30分鍾,用熱水可縮短時間,另外分季節浸米的時間也不同,夏天約20~30分鍾,冬天可浸泡1個小時。
控水溫
水溫對米飯的口味形成也非常關鍵,
當水溫到68℃以上時,開始進行糊化作用,一旦水溫到達100℃,在密閉空間中米粒膨脹糊化,此時非常關鍵,切記密封系統不容破壞,一旦溫度不夠高或受熱不均,會影響到米飯熟度。如果使用土鍋或鑄鐵鍋煮白飯,建議先以中火煮開至冒蒸氣,再轉小火煮約10 分鍾後離火靜置。
燜好飯
燜飯是米飯形成美味前的臨門一腳,燜飯的時間大約15~20分鍾,利用鍋內余溫使米粒能充分膨脹、水氣均勻分布,令糊化更均勻。燜飯時切忌心急亂開鍋蓋,一旦溫度突然降低,飯粒會變硬影響口感。
打松飯
米飯是個有機體,一個小小打松動作就能讓米粒有空間充分伸展,揮散多餘水分,可避免溫度降低後蒸氣滴下回浸飯粒。松飯時絕對不要過度用力,以免將飯粒切碎或反而壓得更緊。品飯員建議用筷子跨成十字狀,將米飯分為4個象限去翻攪,盡量不要用飯匙以免壓碎米飯。
看來想煮出一碗好米飯,還真是一件有學問的事情。
『捌』 大米怎麼蒸才好吃
米飯,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米飯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與各類型的食材搭配更是可以喚醒食材間味蕾的碰撞,那麼平時蒸米完飯的時候,你還是簡簡單單的就把米飯盛到碗里配菜吃就完事了嗎?就讓我推薦簡單的幾招,就可以讓你的米飯做的格外好吃哦!趕緊來試試吧~
俗話說:「越簡單的事情越不容易做好」。
比如,用毛筆寫一個「人」字
清唱一首無伴奏的歌曲
或者單純的烹煮一鍋白米飯
(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飯也不能忘記煮飯人)
那麼,要怎樣才能烹煮出一碗噴香氤氳、香軟暖糯的米飯呢?我來給大家介紹點兒小竅門,你們可以學起來:
淘米次數不宜過多。 因為目前市面上的米基本上都是精磨加工的大米,多次淘洗不僅會讓大米本身的營養物質流失,還會讓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一同「流失」。
冷水泡米,粒粒飽滿。 煮飯前把米放在冷水裡浸泡一個小時,可以讓米粒吸飽水分,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顆粒會更加飽滿。
1比1.3完美比例成就好米飯。 蒸飯時米和水的比例應該是1:1.3,這樣蒸出來的米飯既不會稀如粥糜,也不會蒼白夾生。有一個hin簡單的方法來測量水的量,食指放入米水中,只要水超出米有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
如果您家的米是「陳年舊米」,可以通過在鍋里加入少量的精鹽或者燒熟的涼花生油,來增加米飯的香味。
白米飯
竟然還有這么饞死人的吃法
-台灣鹵肉飯-
By sherylking
用料
主料:五花肉610克、月桂葉1片、肉桂1枝、八角1個、醬油膏2大匙、生抽4大匙、老抽2大匙、白糖1大匙料、酒適量、生薑適量
輔料:紅洋蔥1個、山茶油適量、中筋麵粉3大匙、去殼熟雞蛋4個
做法
1.沒有買到紅蔥頭,所以用了紅洋蔥。去皮,切成薄片。
2.加中粉混合均勻。
3.鍋中倒入山茶油,用電磁爐「煎烙」模式800瓦,加熱至筷子放進油鍋中會產生小氣泡。
4.放入混合好的洋蔥片,油炸至金黃色。
5.連油一起倒在篩網中,濾油,冷卻。紅蔥酥完成。
6.鍋中放入適量料酒和幾片生薑,用電磁爐的「燒水」模式燒開一鍋水,放入五花肉,燙入血沫後撈出。
7.切成肉丁。
8.選用電磁爐的「燒菜」模式1400瓦,鍋熱了後放入適量山茶油,再放入生薑、八角、月桂葉和肉桂,炒香。
9.加入肉丁,翻炒至變色。
10.加入料酒、醬油膏、生抽2大匙、老抽、白糖和紅蔥酥炒勻,加水和肉丁表面齊平(用美的電磁爐自帶炒鍋的話,至少需要加水沒過肉丁表面半個或是1個指節。)
11.煮開後轉成「燉熬」模式120瓦,蓋上蓋子,燉20分鍾後放入雞蛋,再加入生抽2大匙,翻拌均勻,蓋好蓋子再煮20分鍾左右至湯汁黏稠濃郁,熄火。
12.盛上一碗執乎乎的白米飯,澆上一大勺香氣四溢的鹵肉,鹵蛋切成兩片,再添點蔬菜,即成一碗好吃的台灣鹵肉飯。
-雙臘煲仔飯-
By 甜鹽蜜語
用料
主料:香米200克、臘腸80克、臘肉60克
輔料:青菜少許、生抽2勺、蚝油2勺、白糖5克、食油適量、開水50毫升
做法
1.食材原圖
2.香米淘洗過後,浸泡1小時
3.臘味放沸水中焯燙一下
4.生抽、蚝油、白糖和焯過臘肉的水調勻,備用
5.砂鍋底塗一層食油,倒入泡好的米和水
6.大火煮沸3-5分鍾,把米飯煲至七成熟
7.把焯後的臘味放入
8.轉小火, 煲6-8分鍾後關火,繼續燜15分鍾
9.燜好的米飯與臘味,米飯吸收了臘味的油脂和香氣,就這一刻就已經讓人唾延欲滴
10.把臘味取出切片
11.碼上切片的臘味和焯燙熟的青菜,然後淋入調好的醬汁即成
-芝士泡菜炒飯-
By Amo兒
用料
主料:泡菜適量、米飯適量
輔料:培根適量、雞蛋適量、韓式辣醬適量、牛奶適量、芝士片適量、洋蔥適量、鹽
做法
1.准備食材。
2.洋蔥丁下油鍋炒香。
3.洋蔥香味出來後加入切好的泡菜丁,培根丁
4.翻炒出泡菜肉香味,加入韓式辣椒醬1勺。
5.炒均勻上色。
6.加入過夜米飯,大火翻炒均勻。
7.裝在碗里,用勺子壓緊。
8.倒扣在平底鍋。
9.火勢調到中小火,雞蛋牛奶加適量鹽,倒在鍋邊緣。再放上一片芝士。趁著溫度,芝士片會慢慢軟化。
10.雞蛋熟了就可以關火啦,放上韓式干紫菜,熟芝麻。
11.加了牛奶的雞蛋液,口感超嫩滑
-排骨時蔬燜飯-
By 寶寶輔食達人
用料
主料:肋排6-7塊、四季豆30克、胡蘿卜50克、土豆70克、玉米20克、大米2杯
輔料:鹽適量
做法
1.參考月齡:18個月以上
食材准備:肋排6-7塊、四季豆30g、胡蘿卜50g、土豆70g、玉米20g、大米2杯
烹飪時間:40分鍾
推薦指數:★★★★★
2.胡蘿卜洗凈,去皮切成小塊。四季豆摘洗干凈、去掉筋膜,也切成小塊。
3.土豆洗凈去皮,切成小塊備用。
4.排骨提前在清水中浸泡15-20分鍾去掉血水,沖凈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冷水和2片生薑,水煮開後撈出排骨,瀝干水分。
5.平底鍋燒熱,倒入適量食用油,倒入切好的食材翻炒2-3分鍾。
6.加入排骨翻炒均勻。
7.加入少許鹽調味。
8.還可以加入1-2滴醬油,繼續翻炒3分鍾左右即可。
9.大米淘洗淘洗2遍即可,加適量水,放入電飯鍋中,倒入炒好的食材,攪拌均勻。
大米可以提前洗凈浸泡半個小時,加的水量與平時蒸米飯差不多。
10.用標准蒸飯模式煮好,然後燜10分鍾。
11.燜好的排骨飯,攪拌均勻就可以盛出來啦。連肉帶飯,幸福的一碗!還可以在上面灑少許黑芝麻,一起給寶寶吃。
大家好,我是熱愛 美食 的私廚小李,一直致力於 美食 製作,今天和大家分享下怎麼蒸大米好吃。
看到這個問題,有人就說了,蒸大米嘛,這誰都會啊,就是這看似誰都會做的東西,往往很難有人做出好吃的味道,都覺得簡單,就不會在它上面花費時間去創新。米飯在南方是主食,頓頓吃大米都不覺膩,就如同北方人頓頓吃面也不會厭煩一樣,如今交通的便捷和互聯網的發達,使得南北飲食文化也開始互相融合。
好馬配好鞍,好飯配好菜,南方人吃米飯總得配上幾個菜一個湯,這好像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也成了默認的黃金搭檔,在北方吃大米飯可能就沒那麼將就了,炒個菜直接倒在米飯里吃,美其名曰「蓋飯」,省錢省時間,近些年北方已經開始盛行吃米飯了,也開始逐漸的在米飯上面做文章了,這就是南北飲食文化差異正在逐漸的縮小,無論要怎樣在米飯上變花樣,首先就是要把米飯蒸好,做米飯一種是用電飯鍋燜煮,一種是放在蒸籠里蒸制,方法是差不多的,接下來我們就講講怎麼才能蒸出好的大米飯。
一【淘米】
很多人習慣把大米洗了又洗,好像大米上有多臟似的,又搓又揉,其實這是不對的,大米用清水輕輕地淘洗一兩邊瀝干水分就可以了,洗的次數太多不僅大米中的營養成分流失了而且蒸出來也沒有米飯那種香味了。
淘米水也別倒掉,放置一會兒,讓水中的雜質沉澱下去,將清水留下,可以用來澆花、洗頭發、洗臉、除銹、除污、除腥等,用處多多,不要浪費。
二【泡米】
大米在蒸至之前要在清水中浸泡一個小時,這樣大米由內到外都能吸收足夠的水分,蒸出來的每顆米粒兒不僅顆粒飽滿,而且都十分軟糯,不管什麼米都一樣,蒸也好,熬也罷,最好是提前泡一泡,就像熬黑米粥,如果直接淘洗了就熬,熬多久都感覺口感不如提前泡過的軟糯。
三【比例】
蒸大米飯中的關鍵步驟就是掌握好水和米的比例,有人說把食指放在水裡只要水達到食指第一個關節就正好了,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但是每個人的食指長短不同,只能說有個大概的衡量,或者多次的試驗才能得出具體的水位,我試過很多次,最後的結論是水和米的比例在1.2比1是最好的,不會過於軟導致太黏,也不會硬到吃起來腮幫子費勁。
四【提香】
蒸大米之前往電飯煲里加上少許芝麻香油,這時香油會飄在水上面,等蒸熟大米的時候這些油也就浸入到米飯中了,就算是陳米蒸出來也和新米一樣香噴噴的,滴花生油或者玉米油也可以,前提是一定要把它們加工成熟油,畢竟生油是蒸不熟的。
----問答小課堂----
問:「大米飯蒸出來夾生怎麼辦」?
答: 「第一種方法是把蒸好的大米中間和四周均勻的用筷子撥開一個能見到底的小洞,往每個小洞里加入少量的溫水再蒸10分鍾即可。第二種方法是用木鏟把米飯鏟散,然後倒入兩三勺米酒或者黃酒攪拌均勻後蒸10分鍾,蒸出來還有淡淡的酒香味,還是蠻不錯的。
問:「我要炒米飯,但是總粘鍋底怎麼辦?」
答: 「 第一種方法 ,剛蒸出來的大米比較粘,是不適合炒的,要放置冷卻後用筷子撥散再炒。
第二種方法 ,可以在米飯中打入一顆雞蛋,攪拌均勻,讓每顆米粒上都裹上蛋液,這樣不僅不會粘鍋底,而且色澤金黃,還有濃濃的蛋香味。
第三種方法 ,如果您蒸大米就是為了炒著吃,那就換一種方法蒸,先將大米淘洗浸泡,然後鍋內加水燒開,倒入大米,煮10分鍾左右撈出瀝干水分,然後放在在蒸籠里鋪上籠不,將大米倒在籠布上蒸10分鍾即可,這樣蒸出來的大米顆粒分明,不會粘鍋底。」
問:「家裡有老人,老人想吃特別軟的大米飯,自己想吃偏硬的怎麼辦?
答: 「大家很多人都認為,蒸出來的米飯中間肯定是最軟糯的,直接把中間部分盛給老人就好啊,其實不然,一鍋蒸出來的米飯軟硬程度是差不多的,想要一鍋蒸出軟硬不一樣的米還是有方法的,在蒸米飯前,先將蒸籠上的大米用鏟子攤出一個斜度,讓大米一邊高一邊低,然後加入水,這樣高的那邊水少,低的那邊水多,蒸出來以後低的那邊就偏軟些,高的那邊就偏硬些。」
問:「電飯煲怎麼蒸大米呢?」
答: 「電飯煲做大米飯不能說蒸,應該說煮大米飯,做法和在籠屜里蒸大米飯是一樣的,只是烹飪的方式不同而已,將大米按照淘洗—浸泡—量好比例—放入電飯煲—按下煮飯按鈕即可,煮好了也不要著急開蓋,再讓他燜10分鍾,做出來的米飯會更軟更香哦。
問:「蒸下的米飯一次吃不完,能吃兩三頓,又擔心變味,怎麼辦?」
答:「 很多家庭嫌天天蒸米飯麻煩,所以蒸米飯都會蒸好幾頓的,但總感覺放了一天後的米飯就沒有剛蒸出來時候的米香味了,其實只要在蒸米飯的時候在水裡倒入少許陳醋就可以了,大概1千克大米中加入30毫升左右的陳醋即可,這樣可以保持米飯兩天都不會變味,也不用擔心會有醋酸味哦。
我最喜歡吃的主食就是米飯,給我一包榨菜也能吃一碗米飯。米飯是家常必備主食,百吃不厭。學會蒸米飯的小技巧,你才是家裡的大廚。我平時都是看電視或視頻學習了一些門道,今天分享給大家。
學會這6步技巧,蒸出的米飯才好吃
一、挑選大米要新米
市面上大米的種類很多,我平時買的最多的米是稻花香,新米的味道是濃濃的稻香味,顏色透亮,做出的米飯香飄四益、口感順滑。
二、米不宜淘多遍
淘米太多次,很容易造成水溶性營養素流失。 在盆里用手攪動著清洗1遍,除去明顯的灰塵,再用手輕輕搓洗一遍就夠了。 切記洗米不要超過3次。
三、蒸米飯加豬油
煮米飯時,在大米中加一點食鹽和一點豬油,會使飯又軟又松,特別香。
四、米和水的比例
米和水的比例是1﹕1.2比較合適,一般水高出米2~4厘米。 如果是大米裡面加玉米碎粒或者其它粗糧就要適當多加水,因為粗糧很「吃水」。
五、大米要浸泡
洗好的大米要用清水浸泡1小時左右,喝足水份,米粒才會飽滿。
六、煮熟要燜飯
當加熱開關跳至保溫開關之後,不要馬上拔插頭,讓它處於保溫狀態5分鍾,拔完插頭後讓米飯繼續燜5分鍾,這樣蒸的米飯更好吃,而且還不容易粘鍋。
學會了嗎,希望大家每天蒸出香噴噴的大米飯。
可能小時候大米稀缺的原因,也可能是兒時的我對那句"大米飯炒雞蛋,撐的王八可地轉"東北童謠格外的親切。所以我對大米飯,白米飯是特別有感情的。以至於現在的我吃到大碴粥的時候都有一些碴胃的感覺,所以我管食堂那會,時間也不允許廚師做大碴粥,大茶飯的。就願意吃大米飯怎麼吃都不夠。
不怕大家笑話,我就是在大賓館住下第二天吃自助早餐的時候,我都要選擇一份兒蛋炒飯去吃。氣的大家都說我這么玲琅滿目的東西,你為什麼還吃蛋炒飯呢?我對他們說,這就是我對大米的緣分,我就願意吃大米,在我的印象中能吃到大米就是很奢侈的事情。
所以說有時候再買大米的時候,不管價格有多貴,我都選擇那種好一點的。因為好的大米們出來確實是不一樣的味道確實是很好吃,真的是為了以上的一種奢華的體驗。就因為對大米願意吃,所以我也掌握了一些悶好大米飯的秘籍。比如說要想吃一頓味道特別肉透的米飯,都要提前一個小時把你淘出來,然後倒入相應的水。把大米泡上半個小時,再悶的時候也是很肉透很好吃,而且大米粒兒還是顆粒飽滿,色香誘人。
再有,為了米飯更好吃,更有香味兒,有的時候我會放一根臘腸,這樣悶出來的飯有臘腸的香味兒,又有米飯的香味兒,混搭在一起味道特別的好聞,而且吃起來也特別的有味道。還有的時候,我也往大米里放一點點的,今年和花生油,這樣蒸出來的米飯也比較好吃。另外他們說咯茶蒸米飯也好,但是我是我味道是一般。反正我了解的蒸米飯會更香的方法有一些,但是我沒有嘗試過,但是我可以推薦給大家。一種是加酒蒸米飯法還有加醋蒸米飯法,據說味道也是特別的好吃。
【導讀:
一、他是當今世界燜米飯第一人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燜米飯誰不會啊?其實不簡單,日本就有個被國民稱作「煮飯仙人」的89歲老人村嶋孟,一輩子只燜米飯不做別的,五十多年做了800萬碗,把一鍋米飯燜到極致,吃過的一致評價:「吃一碗記一生」,饞到天皇都去他家吃。
老仙人把米飯定了高、中、低三個檔次,不好吃的是低檔,叫「米飯」;好吃的是中檔,叫「飯」;真正米飯美味的才是高檔,叫「銀飯」。在他的心目中,米飯不是簡單的大米燜熟,而是人類至高無上的稻米文化和烹飪藝術的體現。
縱觀老人家半個多世紀燜飯經歷,並沒有多少神奇之處,一樣的淘米燜熟,每個人都會做。可是為什麼全球數十億煮米飯的人,唯有他一個能得到日本國全體國民的認可,崇敬為「煮飯仙人」?相信大家看到他的煮法都會有所啟發。
二、米飯仙人這樣燜米飯
2016年1月12日,應我國有關方面邀請,已經退隱江湖二年的「煮飯仙人」,重出江湖,以86歲高齡,來到北京為各界代表煮了一鍋米飯。在他的全部煮飯過程中,每個細節都是經典,完美到無懈可擊:
●選米。日本的大米有嚴格的分級標准,可他不選最好的,各種米都能做出它應有的最好味道。
●淘米。他一輩子堅持用手淘米,純水洗米兩道,迷戀大米滑過手指的感覺。
●泡米。淘洗後浸泡40分鍾,讓米粒吸足水分。
●燜煮。三個階段:①先小火慢煮開,讓米粒均勻受熱;②燒開後轉大火,保持在米湯沸騰狀態,直至被米完全吸收;③再轉小火,燜熟出香。整個期間為了防止飯鍋受熱不均勻和糊鍋底,始終不斷地轉動鍋蓋和鍋體,直到飯熟。
三、光山傳統燜米飯方法
根據我們的家庭廚房條件,按著老仙人的路數,也會做出比平時好吃的米飯。大家仔細體會,相信都會有所收獲。其實我們日常的燜米飯,尤其是傳統的做法,跟米飯仙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里分享河南信陽光山縣傳統的燜米飯方法:
●錐底鑄鐵鍋,柴火灶。這套裝備的突出特點就是傳熱、受熱均勻。
●一年之內的新米。淘洗兩道,瀝水。光山是稻產區,不挑大米品種,也沒得挑選,都是當地傳統品種,只挑新米,不要陳米。現在有條件買到五常大米,和當地剛下來的大米一樣的香糯,只是比陳米好了許多。
●按大米和水1:1.2比例,先燒水。水開把米均勻撒進去,再開就滅了灶里的明火,蓋嚴鍋蓋。這個階段就是「燜」,灶里還有暗火,但溫度比明火低些。飯鍋繼續受熱,大米持續吸足水分,開始糊化。
●15分鍾後灶里再點明火,燒到鍋里先冒大汽,接著出來鍋巴的焦香時,滅了灶火。揭開鍋蓋,鏟子順著鍋底鍋巴上面,把米飯完全翻一遍,打散,注意鏟子緊貼著鍋巴上面,使鍋巴上沒有米飯。
這時的米飯,叫做「開鍋飯」,正「圓氣」,最是飯香撲鼻,這個時刻再鏟出鍋巴,那個焦香,跟米飯一樣,人間至味,都是不要菜能吃飽。等到大汽消散,味道就差了,回到一般米飯味道。從開鍋到最香消弭,滿共15分鍾的時間,和米飯仙人的標准相似,他對米飯的要求也是這樣時間段,開鍋15分鍾後就成「米飯」了。如此對比,我們的開鍋飯即是米飯仙人的「銀飯」,米飯最高水平。
最近剛回答了一個類似問題,既然有問,再贅述一次。先說一說餐飲企業,再說一說家庭製作。
以前做餐飲時蒸米飯操作規范:
1、冷水洗米三次。
2、米水比例為1:1.2。
3、冷水浸泡30~60分鍾。
4、每盤米加半小勺色拉油(花生油最好)。
5、飯蒸熟,5分鍾後開箱(蒸箱)。
6、1斤米大約出2~2.4斤米飯(實驗3月份五常大米,1斤米出2.1斤米飯)。
蒸出的米飯,松軟不粘,顆顆油亮。
其他:夏季每盤米加2~3克醋,自來水中氯對米中維生素有破壞作用,放醋可以保護維生素,讓米飯松軟清香,並減慢米飯在炎熱夏季變餿的進度。
家庭製作:
選擇五常稻花香大米。
選擇不銹鋼小盆或大瓷碗,洗米。
300克米+400克水(約1.3倍),浸泡30分鍾。
滴幾滴色拉油(可不加),電蒸鍋冷水上鍋,蒸35分鍾,燜3分鍾出鍋。
軟硬合適,顆粒分明,米飯有嚼勁。
現在很多人提議熱水燜飯或蒸飯,試過加熱水蒸飯,沒有明顯區別,所以不必糾結,反而是熱水蒸的飯,有點粘。而且蒸煮時間也未減少,時間短了有硬芯。
所以不能理論推斷用熱水時間就會短,時間短就有營養,就不會破壞營養素。問一句:米里加熱水,那麼一燙,會不會破壞營養素?
還是覺得米慢慢受熱,慢慢吸水,慢慢伸展這個過程,是一個極其自然的過程,會讓米飯更有彈性,更營養。看上圖,飯粒特別舒展。
對了,還有人認為冷水裡有雜質,那麼用涼開水不就解決了。
啰嗦:
用電子秤秤300克米,然後洗米,洗米後再上秤,米和水合計數700克就對了。不是洗米後再加400克水,那樣水就多了。
每次都要量多麻煩,其實量一次就可以,米盒是固定量的,一般一盒160克,盛的不太滿就是150,蒸飯的盆也固定一個,按刻舟求劍的方法,水量有個大致位置就可以了。
有人說,壓根就沒有秤,拿什麼稱,拿碗呀!普通吃飯的碗,一碗米,一碗半水,OK啦!
煤氣灶蒸飯,大火燒開,改小火蒸30分鍾。
另:煮粥倒是建議用開水,加速糊化,米粥更粘稠。
爐底用木材燒火,然後隔水用傳統的木釡蒸口感最好。有木頭的清香,米飯軟硬適中。以前我外婆經常這樣做飯。現在很多電飯煲打這個釜的概念。但是沒木頭的香味。同樣的米方法不一樣口感差很多。一般壓力大的鍋做出來的米飯更好吃。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節目里說自己用的米是最好的米,用最大的壓力做出來。就是用的傳統的木釜蒸的。然後用專門的木桶盛起來,中間用扇子給米飯降溫達到合適的溫度。據說和人體體溫一樣的米飯是最適合食用,溫度高或低都會影響口感。
大米就按自己的口感蒸,喜歡吃更米飯的人。蒸米時少加點水,蒸出來的米飯比較更……
喜歡吃軟飯的人,蒸飯時要多加點水,蒸出來的米飯比較軟,如果兩個人一個人喜歡吃更米飯,一個人喜歡吃軟米飯。
怎麼辦?好辦,蒸米時,米洗好放進鍋里,把米放平用勺子蹭一下,讓米一邊高,一邊底,高的蒸出來的米是更米飯,底的蒸出來的米是軟米飯兩不誤都好吃。
不管是新米還是陳米,都能蒸出香氣怡人,粒粒晶瑩的米飯,這里有四大秘籍噢!只要您記住這四大秘籍,一定也會蒸出香甜可口的米飯。首先,我們用一個容器量出米的量。
2注意事項編輯
第一大秘籍——洗米:洗米一定不要超過3次,如果超過3次後,米里的營養就會大量流失,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也會減少。記住洗米不要超過3次。
第二大秘籍——泡米:先把米在冷水裡浸泡半個小時,這樣可以讓米粒充分的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米飯會粒粒飽滿。
第三大秘籍——米和水的比例:蒸米飯時,米和水的比例應該是1:1.2。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來測量水的量,用食指放入米水裡,只要水超出米有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
第四大秘籍——增香:如果您家裡的米已經是陳米,沒關系,陳米也可以蒸出新米的味道。就是在經過前三道工序後,我們在鍋里加入少量的精鹽或花生油,記住花生油是必須燒熟的,而且是晾涼的,只要在鍋里加入少許就可以。一切程序步驟做完後,可以插上電,開始蒸。蒸好了,粒粒晶瑩飽滿,米香四溢。
3方式介紹編輯
1.加醋蒸飯法。蒸米飯時如果擔心吃不下剩下,可按1000克大米35克食醋的比例向鍋內加一點兒食醋。這樣蒸出的米飯並無酸味,相反飯香更濃;而且即使剩些米飯,不放入冰箱內一兩天也不會變餿,甚至再次蒸後,剩飯也象新蒸的一樣好吃。
2.加酒蒸法。此法適用於蒸出半生不熟的夾生飯使用。當發現蒸出的米飯夾生後,盡快向蒸鍋內滴加幾滴白酒,然後在用文火略蒸一會兒,便可食用。
3.加鹽蒸飯法。此法適用於陳米作原料蒸飯使用,在蒸飯前加入少量食鹽,然後用筷子將其攪勻,這樣蒸出的米飯色澤光亮,似新米蒸的。
4.加油蒸飯法。在蓋上鍋蓋之前,向米水中加入少量食用油或色拉油,可使做熟的米飯金光燦亮且更加柔軟香甜。
5.加茶蒸米飯法。根據米的多少取0.5-1克茶葉,用500-1000毫升開水泡5分鍾,然後濾去茶葉渣。將過濾的茶水倒入淘好的大米中,按常規入鍋燜制即可。用茶水蒸米飯,可使飯色、香、味、營養俱佳,並有去膩、潔口、化食和提供維生素的好處。
6.「斜度」蒸飯法。三代同堂,闔家歡樂。可就是蒸飯時不方便,長者想吃軟飯,少者愛吃硬飯。有些孝順的孩子在盛飯時往往給長輩裝飯鍋中央的飯,以為中央的米飯松軟可口,其實不然。如果在蒸飯前有意將入鍋的米粒堆出斜度,使厚端浸水少,薄端浸水多,那麼蒸出來的米飯便軟硬兼得,既浸水少的部分米飯略硬,浸水多的部分米飯松軟,眾口不再難調。
7.先炒後蒸法。先用3成熱的植物油把米稍微炒一下(油放一點就行),用小火,不要炒熟了,炒熱了就行,然後再放鍋里蒸,這樣蒸出來的米又香又筋道。
第一洗米:洗米一定不要超過3次,如果超過3次後,米里的營養就會大量流失,這樣蒸出來的米飯香味也會減少。記住洗米不要超過3次。
第二泡米:先把米在冷水裡浸泡1個小時。這樣可以讓米粒充分的吸收水分。這樣蒸出來米飯會粒粒飽滿。
第三米和水的比例:蒸米飯時,米和水的比例應該是1:1.2。有一個特別簡單的方法來測量水的量,用食指放入米水裡,只要水超出米有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就可以。
蒸米飯 一般的做法是先將米洗干凈,然後放入要用來蒸米飯的容器里,再向容器里加一定量水(根據個人口味而定),蓋上蓋放在火上或插上電就開始蒸米飯了,根據知識或經驗蒸一定時間,最後可口的蒸米飯就做好了,還要記得熄火斷電哦。
接下來就教你如何充分利用各種技巧以及掌握各種米的特點,然後做出美味可口的蒸米飯。
『玖』 經歷過戰火的「壽司之神」與「煮飯仙人」的最愛,為你上演主食的誘惑
一蔬、一食
來之不易
壽司之神 🍣
「壽司之神」命運坎坷
7歲家庭破產,他流離失所
無奈之下9歲便自力更生了
隨後一直當學徒
也就是這時候他養成了含蓄內斂的特質
戰爭爆發後
他被迫應征入武
青春幾乎全在戰火與血肉中度過
隨著戰爭的結束
為了掙得養活自己得資本
他開啟了長達60年的壽司製作之路
此後,他每日5點起床
終日呆在壽司店精進技法
70多歲他的餐廳在世界米其林大獎上名聲大噪
成為為數不多的亞洲米其林三星店鋪
而今,85歲的他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現在的他用 極致工作方法和高壓蒸米的做法, 配以品質上乘的白肉,將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變成人人望而可得的餐桌「盛宴」。將人生中的素簡、自律變成工作中的極致美學。也讓我們體會到純粹、專注的食物之美。同樣經過戰火的煮飯仙人對煮飯也是頗有心得。
煮飯仙人🍚
「煮飯仙人」村嶋孟老爺子
他這一生只做一件事—— 煮米飯
戰爭的摧殘至今都讓老爺子心酸
想到曾經流落街頭
以撿拾麵包配雜草充飢
他便淚眼婆娑,神情哀傷
那時候村嶋孟唯一的想法就是
「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白飯,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為此他對米飯的感情尤為篤深
他認為好吃的叫做飯(日本對米飯的禮貌語),只有純正美味的米飯才稱為「銀飯」,這是對食物的尊重,也是對自然的敬畏。
他煮的米飯從日本傳到中國
被稱為日本「最好吃的米」
現在,他為了贖戰爭時候犯下的罪
「煮飯仙人」 特地來到中國東北找尋最好吃的米,和最能把熱度傳均勻的鍋做出最極致的米飯。並未中國帶來最適合、最優質的「銀飯」 而現在我們都找到了。
在家就能煮出極致的米飯🍚
煮飯就像人生,很多事情急不得,你要花時間等著它熟。生活中的滿足感快不得,你要等待恰當的際遇。當米粒在唇齒之間碰觸、融匯在胃裡、心裡也洋溢出被填滿的充實。
看了兩位大神的故事和煮飯技藝不禁想要問。 究竟怎樣在家可以做出潤白細密,綿柔米糯、香甜飽滿、松軟Q彈、甘甜清爽的米飯呢?其實秘密都在細節里,小易這就為你展示一碗頂級家常米飯的養成。
1.選米🍚
蟹田米生在盤錦,與蟹共生共存,全年日照時間2768個小時,年降水量623毫米,水稻生長期長達180天,是中國最優秀的米類品種之一。
2. 洗米🍚
巧妙利用指尖力道,讓每粒白米相互碰撞、融匯。在它吸收水分的同時,又能增加甘甜度。
洗過幾次後,直至洗米水澄凈透明不再變色才好。
3. 瀝干🍚
淘好的米放到濾網之類的工具上面(大約10幾分鍾),米看起來會有點發白即可。
4. 浸泡🍚
可根據大米的新 (時間稍短) 陳 (時間稍長) 、節氣 (溫度高浸泡時間短,溫度低則反之) 、水質 (硬度低為最佳) 、品種 (根據吸水多少來判斷) 的不同來調節。
5. 煮飯🍚
煮飯的時候基本上 按米:水=1:1.1的比例,按自己喜歡的米飯軟硬程度,增加或減少一點水量都可以。
推薦嘗試用鑄鐵鍋來煮,鑄鐵鍋底受熱均勻(與爐灶一個功效), 鍋蓋表面內凹,煮東西的時候,可以起到增快鍋內水蒸汽循環的作用。
(水加熱變成水蒸汽凝結在蓋子里的釘點上,遇到蓋子的水蒸汽溫度降低凝結成水,更快速的凝結滴落,增快水蒸汽在鍋內持續穩定的循環。)讓每一粒米飯「雨露均沾」,從而變得均衡飽滿。
鑄鐵鍋的密封性好,主要體現在 煲湯不容易流失水分,這樣更加能保證米味的原汁原味。 這一點其實和高壓鍋燜米飯的時候感覺也是有點類似。
煮飯可以掐個表: 中火要煮10分鍾,鍋沿會冒出比較多的白汽,鍋底的聲音慢慢變大。然後調成小火要煮7分鍾,整個過程中要忍住,不要揭開鍋蓋,否則米飯容易夾生。
6. 燜飯
關火之後,保持鍋蓋不要揭開, 利用鍋的余溫繼續燜飯。這個過程里,米飯的澱粉在繼續糊化(燜20分鍾以上糊化) , 最後的成品會比剛關火的時候好吃很多。但是如果揭開鍋蓋的話,溫度下降得太快,就沒有這個效果了。
7. 打松🍚
用均勻的力度和有規律的打散方式將米粒和米粒分開。美味的白米飯就做好了,吃到不想停下筷子夾菜。
國慶、中秋將至在家跟家人團聚💗的時刻也會變多,沒有什麼比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更美好的事情了。
一碗米飯,一份安心,一種滋味。
『拾』 一輩子只煮好一碗米飯的工匠精神
電視劇《功勛》在豆瓣上的評分一度達到9.1分,這部以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以真實的演繹,觸動了無數人。
「氫彈之父」於敏、「中國衛星之父」 孫家棟、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以及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更是在以堅韌的意志,始終如一地踐行「忠誠、執著、朴實」的崇高精神品格,彰顯了工匠精神。
-1-
何為工匠?
那麼到底何為工匠呢?
是不是只有涉及尖端科技或者功成名就的人才能稱之為工匠呢?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來源於日本,其實工匠在日本並不是一種稱呼,確切的說是一種精神。
是手藝人追求技藝極致的精神。
在日本對手藝人也並不稱為工匠而是:職人。
職人就是具有一技之長的人,也就是說在日本大到諾貝爾獎獲得者,小到捏壽司的小野二郎,甚至是我們之前介紹過的打掃新干線的保潔員,都是職人。
也正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職人,用他們的工匠精神,讓日本變成了國民「可信」的國家。
中國人在日本買房子,我不解的問:
日本總是地震,為什麼要在日本買房子?
他給了我一句:
地震怎麼了,地震房子又不倒。
是啊,地震是地震,房子是房子,如果房子夠堅固,如果房子的建造工藝是為抵禦地震而造、設計的,更為關鍵的是,如果房子是按標准,沒有偷工減料造出來的怎麼會倒呢?
別說日本人,連一個外國人都堅信日本企業堅守品質,造房子的日本職人,堅守品質。
工匠精神已然是這個國家從上到下,由老及小的文化。
-2-
所以,說同樣的手藝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精神。
咱們再拿一碗米飯來說一說。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外面的餐館吃飯的時候哪怕是菜的味道不錯,而且很下飯。
但是飯呢?
當你想好好的幹上一碗香噴噴的大米飯的時候,發現米飯的質量,可是和菜差得太遠了。
提到米飯,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日本被譽為「煮飯仙人」的村嶋孟老先生,將半生精力都放在研究「如何做出一碗美味的米飯」上,吃過他煮的米飯的人,都會難忘那一碗米飯的香。
他開的「銀飯屋下亭」餐廳,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共售出超過800萬碗米飯!
人們慕名而去不是因為菜有多好吃,或酒有多好喝,也不是因為店面裝潢有多豪華,而僅僅是為了去吃一碗米飯。
他煮的飯,一碗難求,吃過的人都會說: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米飯!
村嶋孟之所以將餐廳的名字命名為「銀飯屋」是因為最純正美味的才叫銀飯。
其次只能稱之為米飯甚至飯。
而他對銀飯的標準是:外觀晶瑩剔透,粒形齊整;氣味米香濃郁,清新氣爽;味道香甜滿口,回味悠長;口感內軟外韌,粘性適中,筷夾成團,入口即散。
在開店的53年間,村嶋孟每天凌晨3點起床。
淘洗、浸泡和瀝干當天所需的60公斤左右大米,准備夠五六百人吃的配菜。
從開店一直到大約下午兩點,賣完就閉店。
為了讓米飯夠香,他將55%的原料成本放在購買優質稻米上。
村嶋孟說:
優質的大米,撫摸起來手心會有細滑的質感,普通的大米,則會粗糙扎手。
飯做久了,只要把米放在指間揉一揉,我就能知道大米的大概產地,再放入口中嚼一嚼,就能說出它的具體產地,誤差不會超過30公里。
對於煮飯這件事,村嶋孟非常較真,注重每一道工序和細節。
原料上講究「人、米、水」;技法上講究「淘、煮、蒸」。
人,指的是做米飯的人手上不能沾到腥味,所以絕不可以碰肉和魚;
米,必須要親自嚴選的優質大米;
水,一般使用井水,提前一天倒進大瓦罐中凈置一晚,去掉水中雜味。
淘米要用流水不停地沖洗,讓每顆米都充分摩擦。
村嶋孟說:
「淘米的時候要巧妙利用指尖的力道,讓每粒大米在水中相互碰撞摩擦,這樣的米容易吸收水分,同時還能增加米飯的甜度。」
煮,堅持使用古法烹煮,不用電飯鍋。
村嶋孟專門訂做了紅磚灶台和雙層鍋蓋。每隔30秒,就得轉動鍋蓋和飯鍋,讓米飯受熱均勻。
蒸,在烹煮22分鍾後。蒸鍋加小火,20分鍾,冒出白煙後,把米飯轉移到木桶中蓋上蓋子。
這樣,即使是冷卻的飯,也能保持純正的香氣。
這樣煮出來的飯實在太香了。
捏成飯團,只要撒點鹽,放上兩塊海苔就是絕美的滋味。
很多人都說「只要吃一碗銀飯,就很幸福了」,吃過的人不斷帶自己的親友過來吃,名聲越來越大,也吸引了日本媒體過來報道。
按理說,名聲越來越大,生意越來越好,村嶋孟卻沒有繼續做大自己的事業。
他在2016年,關閉了這家火爆的日式食堂。
86歲高齡的他,孤身來到了中國,帶著他的鍋具和爐灶。
他住進了北京的一間四合院里,時不時去東北尋找中國最好的大米。遼寧盤錦和黑龍江牡丹江是他常去的地方,無論走到哪,每天都要親自煮上一鍋米飯。
村嶋孟說:
「我只是一介煮飯之輩,就只專注於煮米飯。竟然還給了我「仙人」這樣的稱號,充其量我只能算是個職人而已。」
我們會說太謙虛了吧,這樣的成就難道還不是匠人嗎?
一輩子專注去做一碗飯,這就是一個匠人的魅力!
-3-
匠人的素養
像村嶋孟這樣的職人在日本到處可見,他們雖然堅守的領域不同,但是卻有著很多共同的特徵:
①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絕不半途而廢好高騖遠
②「死心眼兒「和」較真」是他們的通病
③不追求利潤,只追求品質
④不會因外界的吹捧而迷失方向
這幾個特徵其實很像我們《功勛》里的八位主人公,他們忠誠、執著、朴實,他們是英雄,更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生而平凡,卻在平凡之路上創造了非凡。
「匠」是信譽,當「匠人精神」成為一種社會常識、一種企業文化的時候就成為了增強企業總體硬核實力的育人模式。
當「匠人魂」成為國家的民族魂時,不僅僅是觸達高精尖技術的科學家,我們的衣食住行中將出現更多「一輩子只為煮好一碗飯」的職人,那麼,我們的國家將更加強大更加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