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燒烤大全 » 廚師怎麼做菜好吃
擴展閱讀
崗杜街附近好吃的地方 2023-08-31 22:08:20
土豆不炒絲怎麼做好吃 2023-08-31 22:03:59

廚師怎麼做菜好吃

發布時間: 2023-01-19 08:58:36

❶ 怎麼樣做菜才能做得好吃

1、煮雞蛋。冷水下鍋,煮8-10分鍾,再關火燜3-5分鍾,然後撈出放入涼水裡降溫。這樣雞蛋鮮嫩好吃,還容易剝皮。如果開水下鍋煮雞蛋,容易破殼蛋白流失,而且蛋黃的表面也會發褐綠色,影響消化和吸收。

2、炒土豆絲。要選荷蘭土豆,切開果肉顏色發黃的那種,它的澱粉含量低,糖類和水分含量高,適合炒菜。土豆切細絲以後,放入清水沖洗2-3次,洗掉澱粉,然後下鍋炒。油溫稍微高點,大火急炒,出鍋前淋入少許明油,這樣口感清脆,賣相也好。

3、蓮藕。切好以後,泡入冷水裡,炒的時候,倒入少許白醋。這樣藕片的顏色不發黑,口感脆嫩好吃。炒茄子也是一樣的技巧,用淡鹽水浸泡片刻,大火快炒,短時間就出鍋,這樣不吸油、不發黑,好看又好吃。

4、燉骨湯。2斤大棒子骨+1隻雞架子,或者2兩火腿肉(不是火腿腸)。焯水後,直接加滿水,用中火一直燉的話,出來的是白湯。如果用小火燉的話,出來的是清湯。但是不論哪一種做法,都要燉好以後再放鹽,否則味道不鮮,營養也不好。

5、豆腐。不論是炒豆腐,還是燉豆腐。先下鍋用淡鹽水煮2-3分鍾,這樣可以去除豆腥味,還能讓豆腐更緊實,不容易散碎,還入了的底味。後面做菜的時候,不易碎,而且口感很嫩,味道更好吃。

6、蒸蛋羹。雞蛋和清水按照1:1的比例,最多1:1.5。建議用放涼的開水,然後攪拌均勻,用細篩網過濾一下氣泡。然後裹上保鮮膜,用牙簽扎幾個氣孔,或者蓋上盤子。再上鍋蒸熟,這樣的蛋羹細膩嫩滑,像豆腐腦一樣。

7、炒青菜。最好用豬油,炒之前青菜要控干水分,鍋里油可以稍微多一點,大火快炒,出鍋前再撒鹽。從青菜下鍋到出鍋盛盤,前後1分鍾左右,這樣青菜顏色翠綠漂亮,賣相好,口感也好吃。如果有蚝油,出鍋前放一點,味道更好。

8、炸食材。饅頭片切好以後,快速再清水裡浸一下,然後再下鍋炸。這樣吸油少,顏色金黃,口感酥脆好吃。炸小酥肉,油溫5成熱時,下鍋炸定型撈出。油溫7成熱時候,下鍋二次復炸。這樣吸收油少,吃著不發膩,而且放涼了也不變干硬。

9、燉魚湯。先把魚煎黃,然後倒入熱水用中火燉,中途不要加水,可以切幾片豆腐,或者煎一個雞蛋下鍋,這樣燉出來的是白湯。如果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燉,這樣煮出來的是清湯。營養和味道相差不大,但是賣相區別很大。

❷ 廚師炒菜最基本的技巧 廚師炒菜最基本的技巧你知道哪些

1、炒牛肉片時,在炒之前,先用啤酒將麵粉調稀,淋在牛肉片上,啤酒中的酶發揮作用,能使蛋白質分解,可增加牛肉的鮮嫩程度。

2、在炒魚片時,加些白糖,魚皮就不易溶爛。

3、炒鱔魚片時,配一些香菜,可起到調味、鮮香、解腥的作用。

4、炒蝦仁時,將剝去皮的蝦仁放入碗內,按每250克蝦仁加入精鹽或食用鹼粉1-1.5克;用手輕輕抓搓一會 兒後用清水浸泡,然後再用清水漂洗干凈。這樣能使炒出的蝦仁透明如水晶爽嫩而可口。

5、炒雞蛋的小竅門: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許溫水攪拌均勻,倒入油鍋里炒;炒時往鍋里滴少許酒,這樣炒出的雞蛋蓬鬆、鮮嫩、可口。

6、炒藕片十分常見,但經驗要掌握:將嫩藕切成薄片,入鍋爆炸,顛翻幾下,放入適量食鹽、味精便立即出鍋,這樣炒出的藕片就會色白如雪,清脆多汁。如果炒藕片時越炒越粘,可邊炒邊加少許清水,不但好炒,而且炒出來的藕片又白又嫩。

7、炒青椒要用急火快炒,炒時放些許精鹽、味精、醋,烹炒幾下,出鍋裝盤即成。

8、炒胡蘿卜時要注意:胡蘿卜素只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炒胡蘿卜時要多放些油,特別是同肉尖- -起炒較好。

9、芹菜、韭菜若炒得不好,就質韌不好吃。如果將油鍋用猛火燒熱,再將菜倒入鍋內快炒,能使炒出來的芹菜鮮嫩、脆滑、可口。

10、炒菜花時加少許牛奶,會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炒菜花之前,用清水洗凈後再焯一遍, 然後與肉片等一起下鍋炒即可。

11、在冷鍋冷油中放入莧菜,再用旺火炒熟,這樣炒出來的莧菜色澤明亮,滑潤爽口,不會有異味出現。

12、用冷鍋冷油炒花生米,酥而不變色,不脫皮,如油炸的-樣。

13、羊肉去膻的N種方法:將蘿卜塊和羊肉-起下鍋,半小時後取出蘿卜塊;放幾塊桔子皮更佳;每公斤羊肉放綠豆5克,煮沸

10分鍾後,將水和綠豆-起倒出;放半包山楂片;將帶殼的核桃兩三個洗凈打孔放入;1公斤羊肉加咖喱粉10克;1公斤羊肉加剖開的甘蔗200克;1公斤水燒開,加羊肉1公斤、醋50克,煮沸後撈出,再重新加水加調料。

❸ 廚師做菜小妙招 餐廳老師傅教你如何做好家常飯

1、和面時可加少許鹽,可促使酵母菌更快繁殖,產生二氧化碳更多,蒸出的饅頭松軟有勁,香甜可口,也可加點啤酒或適量的白糖,效果更好。

2、正確的煮飯方法應該是用開水煮。這是因為開水煮飯可以縮短蒸煮時間,減少米中的維生素被破壞。澱粉顆粒不溶於冷水,只有水溫在60℃以上,澱粉才會吸收水分膨脹、破裂,變成糊狀。大米含有大量澱粉,用開水煮飯時,溫度約為100℃(水的沸點),這樣的溫度能使米飯快速熟透。

3、陳米也可蒸出新米的味道。就是在鍋里加入少量的精鹽或花生油,記住花生油必須燒熟的,而且是晾涼的。只要在鍋里加入少許就可以。

4、豆腐下鍋前,先在開水中浸泡10多分鍾,便可除去鹵水味,這樣做出的豆腐口感好、味美香甜。

5、米粒不沾鍋的方法:蒸完米飯的鍋,粘上米粒後不容易清洗。蒸飯時,在米里加幾滴食用油,蒸好的米飯就不會粘在鍋上。

6、煮稀飯不溢鍋的方法:煮稀飯時,在鍋里滴幾滴香油,等開鍋後把火調小一些,就不會發生溢鍋的問題。

7、煮飯時,把飯燒糊了,別著急,有法可幫你輕松除去糊味:將8-10厘米長的蔥洗凈,插入飯中,蓋嚴鍋蓋,片刻糊味即除。

8、煎魚不破皮:將魚清洗干凈後,兩面用紙巾擦乾,拍上少許干澱粉,等油燒熱後再放入魚,先不要晃動,等一面完全煎好再翻面。這樣煎出的魚,魚皮很完整。

9、煮粥:煮粥方法是煮和燜。即先用旺火煮至滾開,再改用小火,將粥湯慢慢收至稠濃。粥不可離火。燜法是指用旺火加熱至滾沸後,倒入有蓋的木桶內,蓋緊桶蓋,燜約2小時即成。此法做出來的粥香味更加醇正、濃厚。

10、煮粥時,應注意水要一次加足,煮粥一氣呵成,才能達到米水交融、柔膩如一的特點。不要中途加冷水。

11、茄子切開之後要立即下鍋或者是放在水中,否則茄子會氧化成黑色。在炒的時候可以適當放醋,炒出來不會發黑。

12、炒牛肉片前,用啤酒將麵粉調稀,淋在牛肉片上,拌勻腌30分鍾,讓啤酒中的酶使蛋白質分解,以增加牛肉的鮮嫩度。

13、蒸饅頭時摻入少許桔皮絲,可使饅頭增加清香。

14、炸饅頭片時,先在冷水裡浸一下,再入鍋去炸,這樣炸好的饅頭片焦黃酥脆,既好吃又省油。

15、煮水餃時,在水裡放一顆大蔥或在水開後加點鹽,再放餃子,餃子味道鮮美不粘連;在和面時,每500克麵粉加拌一個雞蛋,餃子皮挺刮不粘連。

16、煮水餃時,在鍋中加少許食鹽,鍋開時水也不外溢,而且不破皮。也可以在水裡放一顆大蔥,再放餃子,餃子味道鮮美不粘連;在和面時,每500克麵粉加拌一個雞蛋,餃子皮挺刮不粘連。

17、面條時加一小湯匙食油,面條不會沾連,並可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煮麵條時,在鍋中加少許食鹽,煮出的面條不易爛糊。

18、一個蛋加一湯匙溫水攪勻,就不會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軟可口;炒雞蛋記得用筷子炒,炒的時候慢慢地將雞蛋滑散,你會發現因為受熱均勻雞蛋變得更蓬鬆更大了。

19、將蝦仁放入碗內,加一點精鹽,食用鹼粉,用手抓搓一會兒後用清水浸泡,然後再用清水洗凈,這樣能使炒出的蝦仁透明如水晶瑩,爽嫩可口。

20、做饅頭時,如果在發面里揉進一小塊豬油,蒸出來的饅頭不僅潔白、松軟,而且味香。

21、炒菜時應先把鍋燒熱,再倒入食油,然後再放菜。

22、炒蔬菜如何保持鮮綠蔬菜的葉綠素中含有鎂,這種物質在做菜時會被蔬菜的另一種物質——有機酸(內含氫離子)替代出來,生成一種黃綠色的物質。如果一開始把鍋蓋得嚴嚴的,就會褪色發黃。如果先炒或煮一下,讓這種物質受熱先發揮出來,再蓋好鍋蓋,就不會使葉綠素受酸的作用而變黃了。

23、若為了美觀,可在烹調時稍加些小蘇打或鹼面,能使蔬菜的顏色更加鮮艷透明。

24、炒茄子時,在鍋里放點醋,炒出的茄子顏色不會變黑。

25、炒土豆時加醋,可避免燒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並使色、味相宜。

26、炒豆芽時,先加點黃油,然後再放鹽,能去掉豆腥味。

27、烹調魚時,往鍋里放一湯匙牛奶,不僅可除腥昧,而且魚肉會變得本酥軟白嫩,味道格外鮮美。

28、要燉出一鍋好魚湯,要用冷水。冷水開鍋後,撇凈浮沫,能去除魚腥味,同時魚肉蛋白慢慢凝固,營養物質可以充分地「釋放」到魚湯中。喝濃湯要大火燉,喝清湯則用小火。魚煎過後再煮,才會變白湯,而且要雙面煎。

30、炸土豆之前,先把切好的土豆片放在水裡煮一會兒,使土豆皮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膠質層,然後再用油炸。

❹ 怎樣做飯做出來好吃

美食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難以抵擋的,但是做飯就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簡單了。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天賦的人來說,看到人家一會就能做出一桌子豐盛的菜,就只有羨慕的份。其實做飯雖然不簡單,但是也沒有那麼難。尤其是在做這幾道的時候,除了鹹淡火候之外,只要注意這幾點,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1、炒腰花可不是特別好做,不僅有時候做出來的味道會感覺特別膻,而且還會乾乾硬硬的。那是因為不知道其中的技巧。切好之後用白醋泡上十分鍾左右,不僅很快就泡發了,而且也不會有什麼血水,味道也就會格外鮮嫩了。

2、熬湯的過程可能會比較長,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中途好幾次水,保證鍋子不被熬干。不過一定要記住了,一定不要加涼水。雖然一會就會燒開,但是同樣在這一瞬間,那些營養物質也會迅速的凝固起來。不僅在吃的時候得不到有效的吸收,而且味道也不如用熱水做的好喝。
3、為什麼牛肉一不小心就炒的老了或者是嫩了,這么不好把握呢?相信這是很多下廚的人都特別頭疼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炒牛肉麵的時候,更是容易出問題。其實用啤酒和麵粉充分的稀釋,讓它們溶解在一起之後。然後再澆在肉上,過上半個小時再炒。這樣蛋白質得到分解了之後,就會鮮美多啦。

4、雖然現在很多家庭都不太吃豬油了,不過不得不說,它還是很好的一個調味品。所以很多人還是延續這個傳統,因為它炒出來的菜特別香。不過怎麼把它熬的看上去又好看,吃起來也特別好吃呢?這是一個難題。其實在熬之前,鍋里放點水,不僅顏色亮晶晶的,也不會有什麼特別的雜質。
5、每次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都會發現廚師炒出來的蝦仁都是經營透亮的。但是自己做的時候,不僅顏色不好看,吃著也沒有那麼勁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做之前加上一些食用鹼和鹽。然後再用手使勁的搓上一搓。做完了這些步驟之後,再把它放在清水裡面洗干凈。這樣再去炒的話,就會特別滑嫩爽口啦。
6、甜椒演的是那種鮮嫩的感覺,所以在炒的時候,時間一定不要過長,更不能小火慢燜。只要開上急火,快速的把它炒出來。然後在炒的時候,加上些鹽和醋。效果會更好。

7、豆芽如果炒的慢的話,不僅會讓它失去原本味道,而且出鍋之後軟塌塌的,看上去一點也沒有食慾。是不是瞬間明白了,為什麼自己做的這么難看了呢?而且不僅要速度快一些,盡快讓它熟透。在裡面再當上一些醋的話,不僅有很好的調節口味的作用,讓它變得不澀了。而且還能保持鮮美,吃起來更美味,脆脆的特別可口。

❺ 廚師做菜技巧 廚師長教授你20個炒菜小技巧

1、炒雞蛋時,將雞蛋磕入盆中,加入少許涼水攪拌均勻,再倒入油鍋。炒時往油鍋里滴少許酒,這樣炒出來的雞蛋蓬鬆,鮮嫩可口。

2、熬排骨頭湯時,加入少量的醋,可幫助排骨中的鈣質釋放出來,讓身體可吸收更多的鈣質。

3、炒蝦仁時,將蝦仁放碗內,按每250g蝦仁加精鹽、食用澱粉各1g,用手輕輕抓搓一會後,用清水洗干凈。炒出的蝦仁透明如水晶,爽嫩而可口。

4、炒鮮蝦前,用泡浸桂皮的沸水燙一下,這樣炒出來的蝦味道更鮮美。

5、炒腰花時,往切好的腰花中加少許白醋,浸水10分鍾,腰花會發大、無血水,炒熟後潔白爽口。

6、炸魚的時候,魚下鍋前先擦乾水分,炸油燒熱至無水份時,離火稍涼,再放魚及鹽;若將魚身先浸泡牛奶,並裹上麵糊(添加小蘇打),更加松軟鮮美。

7、炒豬肝前,將備好的豬肝用點硼砂和白醋漬一下,再用清水洗凈,因硼砂能使豬肝脆爽,白醋能使豬肝不滲血水,炒熟後,豬肝的口感特別好。

8、炒肉片時,肉切成薄片加醬油、黃油、澱粉,打入一個雞蛋,拌勻,炒散;等肉片變色後,再加佐料稍炒幾下,肉片味美、鮮嫩。

9、炒牛肉絲:切好,用鹽、糖、酒、生粉(或雞蛋)拌一下,加上生油泡腌,30分鍾後再炒,鮮嫩可口。

10、炒牛肉片時,炒之前,先將啤酒與麵粉調稀,淋在牛肉片上,攪勻後腌30分鍾,啤酒能使蛋白質分解,可增加牛肉的鮮度。

11、炒辣椒減辣味法辣椒辣味太濃,烹制時將辣椒切成細末或丁,先用油、鹽煽熟,再倒入一個鮮雞蛋液,炒成「蛋包椒丁」,辣味可大大減輕。

12、炒豆芽時,因為豆芽比較嫩,炒的時候速度要快,斷生即可。但嫩豆芽往往有澀味,如果在炒時放一點醋,既能除去澀味,又能保持豆芽爽脆鮮嫩。

13、炒洋蔥時,將切好的洋蔥粘上麵粉,再入鍋炒,這樣炒出的洋蔥色澤金黃、質地脆嫩、美味可口。炒洋蔥時,加少許白葡萄酒,則不易炒焦。

14、炒青椒時,一定要急火快炒。炒時加少許精鹽、味精、醋,烹炒幾下,出鍋即成。

15、炒藕片時,將藕切成薄片,入鍋翻炒幾下,放入適量食鹽、味精便立即出鍋,這樣炒出的藕片就會色白如雪、清脆多汁。如果炒藕片時越炒越黏,可邊炒邊加少許清水,不但好炒,而且炒出來的藕片又白又嫩。

16、炒糖醋魚、糖醋菜幫等,應先放糖,後放鹽,否則食鹽的「脫水」作用會促進菜餚中蛋白質凝固而「吃」不進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17、炒茄子時,在鍋里放點醋,炒出的茄子顏色不會變黑。

18、炒土豆時加醋,可避免燒焦,又可分解土豆中的毒素,並使色、味相宜。

19、炒豆芽時,先加點黃油,然後再放鹽,能去掉豆腥味。

20、炒花生時,要熱鍋冷油時就下入花生米,小火翻炒至變色,噼啪聲剛消失,淋入幾滴白酒後,就關火出鍋,這樣炒出的花生米酥而不變色,不脫衣。

❻ 經驗豐富的廚師有哪些日常做飯技巧

茄子切開後,馬上放下鍋或者放入水中(放點鹽泡著),不然茄子會被氧化成黑SE,炒茄子時適量放些醋,炒出來的茄子顏SE不會發黑那麼沒菜相。
在炒藕絲或藕片時,一邊炒一邊加些清水,能防止藕變黑;(但是速度要把握好。)
炒青菜時,不要加涼水,涼水會直接導致青菜變老不好吃,只要是炒青菜的。都盡量不要加水,如果加水就加開水一點點,這樣炒出來的青菜又鮮又嫩,炒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的蔬菜類都是不需要加水的。
炒機蛋時,一個蛋加一湯匙溫水攪勻,保證不會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軟可口,加涼水也可以的,因為常常加涼水,但是加了水的機蛋炒出來不黃。
想要燉出一鍋好魚湯,要用冷水。冷水開鍋後,撇凈浮沫,不僅去除的了魚腥味,同時魚肉蛋白慢慢凝固,營養物質可以充分地「釋放」到魚湯中。喝濃湯要大火燉,喝清湯則用小火即可。
熬骨頭湯時,中途切勿加冷水,和魚湯不一樣的是,以免湯的溫度突然下降導致蛋白質和脂肪迅速凝固,影響營養和味道,最好一次加滿水或者中途加適量開水。
在熬豬油時,先在鍋內放入少量水,再將切好的豬板油放入,這樣熬出來的油,顏SE晶亮而無雜質。
燒葷菜時,在加了酒後,再加點醋,菜就變得香噴噴的;燒素菜時,適當加點醋,味道好營養也好,因為醋對維生素有保護作用;好的廚師做菜就會經常用到醋和糖的。
紅燒帶魚的時候,帶魚身_上的腥味和油膩較大,用清水很難洗凈,可把帶魚放在鹼水中泡一下,再用清水洗,就會很容易洗凈,而且無腥味。10把腰花切好後,加少許白醋,用水浸泡10分鍾,腰花會發大,無血水,炒熟後清嫩爽口;沒有;很腥味道。
豆芽本身就很鮮嫩,在炒時速度要快,快,快,在炒時放一點醋,還能除豆芽的澀味,並且還能保持其爽脆鮮嫩。

❼ 廚師炒菜必須要把握的技巧與秘訣

現在很多的廚師在做菜的時候都會使用上幾個做菜的小技巧,因為這樣可以使得菜餚變得十分的好吃,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廚師有哪些必須有的技巧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廚師炒菜必有的技巧,希望能幫到你。

廚師炒菜必有的技巧

1、放醋的講究

凡需要加醋的熱菜,在起鍋前將醋沿鍋邊淋入,比直接淋上香味更加醇厚濃郁。

2、啤酒調味劑

夏季做各種涼拌菜時,加適量啤酒調拌,可提味增香

3、開水點菜

炒青菜時,應用開水點菜,這樣炒出的菜,質嫩色佳。若用一般水點菜,影響脆口。

4、炒菜巧下鹽

如果你用動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鹽,這樣可減少動物油中有機氯的殘餘量,對人體有利。如果用花生油炒菜,也必須在放菜前下鹽,這是因為花生油中可能會含有黃麴黴菌,而鹽中的碘化物,可以除去這種有害物質。為了使炒菜可口,開始可先少放些鹽,菜熟後再調味。如果用豆油,茶油或菜油,就先放菜,後下鹽,這樣可以減少蔬菜中營養有心人的損失。

5、糖醋汁配比

不論做什麼糖醋菜餚,只有按2份糖、1份醋的比例調配,便可收到甜酸適度的效果。

6、拔絲糖漿的熬制

在熬制拔絲菜糖漿時,每盤加入一粒米大的明礬,能延長結時間,並使糖絲拉得更長。

7、葡萄酒做沙拉

葡萄灑開瓶後,若存放過久,就會變成“醋”具有芳香味,用來做沙拉非常好吃。

8、鮮姜保存

鮮姜埋在經常保持濕潤的黃沙里,隨用隨取,能保存較長時間不壞。

9、芥末辣味的去除

芥末用水調勻(稠膏狀),盛在容器里,放到火爐上烤,或上籠屜稍蒸一下,可除去部分辣味。

10、牛奶菜花更白嫩

炒菜花時,加1匙牛奶,會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廚師炒菜的方式

燒熱油,熗鍋,加入蔬菜翻炒,熟了立刻盛出。優點是各種蔬菜都可使用,炒後蔬菜體積大幅度縮小,能幫助一天吃到一斤蔬菜,營養素損失率相對較低。缺點是需要較多的油才能達到較好的口感,對健康不利。如果烹調時沒有控制好油溫,油脂過熱會產生致癌物。

燒熱油,熗鍋,加入蔬菜,翻炒後再加少量水,蓋鍋蓋把蔬菜燜熟。優點是蔬菜比較進味,質地柔軟,體積縮小,適合大量吃蔬菜。缺點是只能用於耐煮的土豆、胡蘿卜、蘿卜、豆角、冬瓜等,營養素損失率偏高,有油煙污染問題,用油量也偏多。

蔬菜直接上鍋蒸,或用米粉、玉米粉、小麥粉、黃豆粉先拌一下再蒸。蒸的時間按不同蔬菜的質地,從3分鍾到30分鍾不等。優點是沒有油煙,營養素損失最少,烹調後體積縮小適合大量吃蔬菜,非常少油,只要在調味汁中加一點香油或芝麻醬就可以了。唯一的麻煩是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蒸制的最佳時間,比如綠葉菜,三五分鍾之內就要取出,絕對不能久蒸,否則口感不好。

焯煮

蔬菜直接放入沸水中,按照蔬菜質地、數量和火力大小,半分鍾到兩三分鍾後撈出,攤在盤子上晾涼,然後用自己喜歡的調味汁拌著吃。無論蒜泥香油,芝麻醬汁,腐乳汁,還是辣椒醬,均可。優點是沒有油煙,蔬菜體積縮小適合大量食用,少油,還能去掉一半以上有機磷農葯和草酸。缺點是一半以上的可溶性營養物質溶解到水裡,包括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B2、類黃酮、硫甙類抗癌物質等。此外,蔬菜熟後顏色較暗,如果菜葉比較老,焯後吃起來比較塞牙。

白灼

白灼和焯煮類似,但餐館做法是在水裡先加少量油和鹽,讓菜顏色保持油亮。它和焯煮的區別是要起油鍋,燒熱油和豉油、生抽等,然後一起淋在焯過的菜上面、比如白灼芥藍、白灼菜心等。

白灼法的營養素損失率和焯煮法一樣,可溶性營養物質損失大,而不溶性營養素保留率高。至於吃進去多少油,要看最後澆上的調味汁中放了多少油。

油煮

(包括用各種肉湯雞湯):先放一小碗水(200~250克)煮開,加一勺香油(8克),然後把綠葉蔬菜(300克)放進去煮兩三分鍾。水不多,不能淹沒蔬菜,但蔬菜只要翻兩下就能受熱,本身還能出水,所以無需太多水。煮好之後,按自己的喜好加點調料就行了。優點是煮菜時最後放鹽可減少營養素損失;湯全喝掉,所以溶在湯里的營養不會浪費,只有少量的加熱損失。廣州新東方烹飪學校告訴你只要控制煮菜時間不過長,營養素損失率低於焯煮法。和無油焯煮法相比,油煮菜放了少量油或使用肉湯雞湯,使蔬菜口感滋潤,顏色明亮,牙口不好的老人孩子都容易接受。和油炒菜相比,這種方法完全不產生致癌物,也能省油。因為只需放一小勺油就可以煮一大鍋菜,而一小勺油無法炒出一盤好吃的菜。因此這種方法很值得推薦。

廚師炒菜用油的須知

誤區1:油溫太高了

做菜時候用油的幾個須知,首先我們關注 的就是油溫別太高。這樣用油的方式就違背了我們健康飲食的宗旨了。在炒菜的時候有的人喜歡高溫爆炒,每次炒菜的時候都習慣性的等到鍋里的油冒煙了才放菜,專家提醒,這樣的做法是極為不科學的。如果溫度過高,會使食用油裡面所含有的一些營養物質遭到破壞,並且還會產生一些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

誤區2:用油的量太大

做菜的時候並不是我油多菜菜好吃,特別是一些處於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尤其要少吃油。在用油的量上也要做到嚴格的控制,像一些血脂、體重正常的人總用油量應控制在每天不超過25克,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基本上各佔一半。而老年人、血脂異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關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們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誤區3:害怕肥胖不吃油

很多人為了減肥做菜都不放油,這樣也不對。養成好的飲食習慣是沒那麼容易就肥胖的。提倡少油烹調並非鼓勵無油飲食,適量的油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脂肪酸,促進人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還能軟化食物纖維,減少食物體積,提供飽腹感,預防膽結石的發生。就算我們要減肥節食,每天也需要至少20克膳食脂肪酸才能維持膽汁正常排出,脂肪酸不足可是會破壞皮膚健康的。

誤區4:橄欖油好就只吃橄欖油好了

❽ 廚師做飯那麼好吃怎麼樣才能做得廚師那麼好吃

話說「熟能生巧」,廚師做的飯菜為什麼好吃?就是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廚師們常用的技巧,喜歡做飯的朋友快學學,掌握9個常用的做菜技巧,你會發現自己也能當廚師,再也不會做出「黑暗料理」了,做啥都好吃。



1、肉類去腥、快速燉爛?



為啥外面做的紅燒肉、燉羊肉,吃起來都特別軟爛,又鮮又香,還沒有腥膻味?




無論燉什麼肉,先用淡鹽水浸泡1小時,再冷水下鍋加蔥、姜、料酒焯水5分鍾,就能去除腥膻味了。燉煮時可以加入一把紅茶葉,茶葉里含有茶多酚,能促進脂肪分解,去油解膩,並且讓肉快速燉爛。



燉肉想要原汁原味,辛香料盡量少一些,只用蔥、姜即可,記住要最後放鹽。



2、如何燉白色的濃湯?



湯水為什麼會變白?是蛋白質、脂肪乳化的原因,在燉肉湯、魚湯時可以加入適量的豬油,或是荷包蛋,就能讓湯快速變白。



火候也很關鍵,記住「大火濃湯、小火清湯」,想燉出白湯,一定要用持續大火。



3、如何讓炒肉滑嫩鮮美?



肉絲、肉片切好後,不要直接倒進鍋里炒,腌肉是必不可少的步驟。肉絲加入食鹽、生抽、老抽、蚝油,用手抓拌至發粘,可以讓肉絲入味;打入一個雞蛋清,加入一勺澱粉,繼續用手抓拌,裹上一層白色的澱粉漿,口感會更加滑嫩;最後倒入食用油鎖住水分,怎麼炒都特別嫩。




炒肉絲、肉片,一定要猛火快炒,流失的水分少,口感才會嫩。



4、怎麼炒出綠油油的青菜?



綠色的青菜也不能直接炒,需要焯水後再炒。焯水有2個好處,第一能去除青菜中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比如草酸、亞硝酸鹽等;第二、能讓青菜快速成熟,減少葉綠素的流失,保持翠綠。

❾ 廚師烹飪技巧

廚師烹飪技巧

引導語:三人行,必有我師,會做菜的廚師,基本上都會有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心得,這些經驗對於廚師新手和美食愛好者來說,可以節省他們種種嘗試和摸索的時間和精力。那麼廚師的烹飪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看看我為大家准備的一些廚師的烹飪技巧以及烹飪心得吧!

一.分享做菜心得體會

做菜做熟不難做好吃也不難 但要做到有個性吃了回味無窮的,那才真正強悍。 首先,要學會各種配料的用法:

1.要學會放棄味精,雞精。而用醬油(生抽) 代替。 理由:效果一樣,為何不用醬油,顏色也好看點。

2. 姜,蒜頭,蔥的用法,姜可去腥,生薑 加工成塊或片,多數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燉、 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中,具有去除 水產品、禽畜類的腥膻氣味的作用。火工菜中 用老薑,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後要棄去姜。 所以姜需加工成塊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 其裂開,便於姜味外溢,浸入菜中。蒜頭主用 於青菜類的烹飪,蔥可提升菜餚的香味和品質 及增加美感,故蔥一般在起鍋時放,不然黃了 就不好看了。

3. 生粉,主要用於肉類原料加工時上漿、 勾芡等。生粉可增加肉類的口感,可讓其滑 嫩。注意用量,量大了就起反效果了。

4.大家要學會用料酒。一般白酒就可以 了,做肉類的菜時,放一點料酒進去,味道會 很鮮美,火候也是在肉變色以後再點,這樣料 酒 中的乙醇會與肉類發生一個化學反映,會起 到味精的效果。別以為白汋時就用不著,特別 是海鮮類。

二.關於提高菜品精細化的措施

1、廚房管理者要提高自身高度,增強責任心,通過高標准,嚴要求來提高菜品質量,只要有責任感,有責任心,都是管理者,每一個環節的每一位員工都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不論是開單申購定標准,還是驗貨選料——初加工——細加工——配製——烹制——出品——把關——反饋——研究,都是加強責任心,只有全員的責任感強了,製作的菜餚才能成功。

2、培訓:從理論加深對菜品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全員的整體水平,同時不斷考試以考促學,以學促進,提高廚房菜品精細化,為什麼培訓,不是廚房沒能力,沒水平,而是標准不統一,不知道哪種菜是好菜。什麼是好菜?適合叫好菜,適合我們的客人,適合我們整個酒店的定位標准,這就是好菜,所以,只能通過培

訓來要求廚師,只有將培訓的內容理解了掌握了,並熟練的運用了,那才能體現出菜品的精細化來。

3、試菜:查找存在的問題,定下標准,統一要求,試一個要求一個成功一個,量化一個標准一個,目的解決大多數人的惰性來提高促進菜品質量細化,發現的問題管理人員跟蹤到底,再次出現直接落實罰款。質檢部設分“菜品整改登記本”,每日至少5次檢查整改效果。

4、加強與餐中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整改、對比。餐中檢查出現問題判斷反映迅速、果斷、堅決,“寧可錯判一個,不可放過一道菜”,當檢查者將你的菜品退回時,作為廚師應有一種感激的心情,若不然此菜上桌後將造成多個的損失,所以態度非常關鍵,態度決定你的行為、情緒。心情好菜品就更優秀。 5、重視巡台,從口味的變化來查找質量問題,查客人未反映的質量問題,找本身潛在的`菜品質量,由於客人對我們店的菜品口味要求已經習慣,不能提出建議性的意見了,只有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來提高菜品質量,“真正做到無事當有事,小事當大事,大事當事故。”從口味最開始的感覺到客人的感覺,認真體會。

三、菜是有血有肉能動能說話能和客人交流的酒店武器,廚師要了解菜品、熟悉菜品,懂得以下廚房產品質量內函:

(1)色是菜之膚,色彩追求自然,色澤追求靚麗

(2)香是菜之氣,(菜在喘氣,在呼吸)有生命

(3)形是菜之姿,廚師要有審美觀,要賦予菜的形姿

(4)器是菜之衣,器皿搭配可使他它身價倍增,切忌單調。

(5)質地是菜之骨,酥脆軟,要精細。

(6)聲是菜之音韻,交流講話由菜來做,響則能聞。鐵板類、鍋仔等。

(7)味是菜之血,調料不只是體現味道更是決定菜品的性質。

(8)溫是菜之脈,溫度決定風度,熱菜上桌一定要燙,要持續,冷盤上桌要涼而不冰。

(9)菜品營養之本,各種人群需要的營養成分不同,營養正在日益為人類關注。

(10)衛生是菜之基,餐飲的安心工程,病從口入。

四、廚師要研究客人反映好和不好的菜品:

(1)研究菜品:為什麼反映好。

(2)研究廚師為什麼他的菜做的好。

(3)研究客人喜歡吃什麼樣的菜。

(4)研究客人為啥對某些菜不喜歡。

總之,用心做菜,加強責任心,通過培訓、考核、學習標准,再培訓、考核、落實工藝的反復過程來提高菜品的精細化

五、對廚師做人做菜的幾點告誡:

(1)做菜就和做人一樣,要實實在在。無論你把菜式擺設得如何花哨,始終牛肉還是牛肉的味道,無法改變!

(2)盡快度過你迷茫的„菜鳥‟階段,少說多做,多看,多學。人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成長!別人幫得你一時,幫不了你一輩子!

(3)不要認為做廚師的名聲不重要!香蕉要是爛了,就和蘋果一個德行,等人盡皆知的時候,你會後悔干這一行!

(4)細節決定成敗!做菜也一樣,一個小的錯誤,就影響了整體的效果!

(5)態度決定一切!人生中有很多的轉折點,你的態度有時會決定是否錯失了一份好工作,或者是相知、相識的好友!

;